好久没读到这样好的书了。

“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之”。作为克敌制胜、百战不殆的法宝,几千年来《孙子兵法》都备受追捧。从历代兵家层出不穷的注疏、到现代人各出己意的解读,围绕《孙子兵法》的著述可谓数不胜数。

古人的注疏暂且不表。现代人对《孙子兵法》的解读,可谓鱼龙混杂。有的……这里就不diss别的了。

在现当代人解说《孙子兵法》的浩瀚书海中,这本《看图秒懂孙子兵法》,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优点

一图胜百言的特色图解

首先,像这本《看图秒懂孙子兵法》这样以直观、详细的图解来阐述《孙子兵法》思想的书,可谓寥寥无几。

在《孙子兵法》中,我们面对的是2500多年前的古人写下的文言文。即使有注释、译文,单纯在文字中探微,不知要消耗多少“灰色小细胞”!

而图解,具有直观、活泼、打破“维度”的跨越性等特点,也就具有了文字无法比拟的优势。在这些图解的帮助下,简略的文字变得丰富,深奥的内涵变得直观,枯燥的书页变得生动,一维的句子间产生跨越性的关联……在图解的帮助下,理解《孙子兵法》、记住关键要素、联系重要知识点,都简单了许多。

其实老师早已教过这种学习方式了。在背诵诗词时,老师总让我们在脑海中画出诗词所描绘的场景;在学习函数时,老师总让我们结合函数图像来理解函数性质;在学习物理时,老师总让我们画出物体的受力情况、光线折射时的光路图。直到走入职场,我们也还会用脑图梳理工作要点、用流程图梳理工作操作步骤。

可以说,“一图胜百言”的思考方式,其实早已深深刻在我们大脑中。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常常会忘记这一工具,会感到无从下手,会觉得太过麻烦。而在这本《看图秒懂孙子兵法》中,作者帮我们跨过了这些阻碍。得益于作者的付出,我们可以坐享其成,尽情地享受“一图胜百言”的便利。

这样的作者、这样的书,难道不值得我们夸一句“好”吗?

该博与深入的作者观点

看到图解,我们可以“秒懂”文本含义。从文本出发,则很难“秒出”合适的图解。其中最困难的莫过于“理解”:既要理解文本的深意,又要理解图形的逻辑,才能用合适的图形表达正确的涵义。

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必然地——想来也是很欣然地——会加入自己的个人见解。这本《看图秒懂孙子兵法》也不例外。事实上,无论从图解中,还是从译文、启示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作者博采众家而又深思熟虑的观点。

《孙子兵法》问世2500多年,注疏、解读者不可胜数。本书作者充分整合了曹操等十一位历史兵家的注疏,又结合了郭化若将军、李零、张震泽、苏静等人关于《孙子兵法》的著作思想,形成了本书的“一家之言”。在探讨《孙子兵法》给我们的启示时,更能结合《左传》、《史记》、《鬼谷子》等古籍,加以现代管理思想、人生经验等,提出独树一帜的观点。

例如,作者在书中就明确提到:

我看过很多有关《孙子兵法》的解读,个人比较倾向于郭化若将军的分析,有力量感,简洁明了。若想要详细读,可看《十一家注孙子》、李零教授的《兵以诈立》,都非常详细。要知道,《孙子兵法》本身并不具体,更多的是靠自己去悟,千万别扯上商业案例或者转化为商业化思维。结合商业化思维很容易硬套,因为商业化思维也是在变的。

拿《孙子兵法》往商业案例、商业化思维上“套”的,我见过不少。把《孙子兵法》从商业案例、商业化思维中扯开的,本书是我所见第一家。

又如:

《周易·系辞》中说:“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天、地、人,古人称为三才者。六爻卦中的体现是,自下而上分别为初爻、二爻为地,三爻、四爻为人,五爻、上爻为天。人在中间,人最重要,所以“知彼知己”是知人为主,“知天知地”为辅,辅助于人。用兵的规律,或者说用“人”的规律,客观知彼、知己是前提条件,属于“计算”的层面。而客观的知天、知地,才属于“用”的层面。知与用各一半,即各占50%,这与孔子说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都是一个道理。有人说研究《孙子兵法》目的在于提升管理水平,其实范围太窄,我觉得无论你做什么行业,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学《孙子兵法》都可以帮到你。

短短一段话,融合了周易、孔子和王阳明等古代思想,更有对当代观点、现代管理思想的论辩,还有作者自己的思考和建议。作者的该博、本书的深度令人称奇。

解读《孙子兵法》,自然当以原文为本。在围绕原文进行讲解的同时,若能进一步展开论述,不仅能令读者收触类旁通之利,更让我产生与作者神交之感。阅读本书,思考作者在书中提出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无论首肯心折还是针锋相对,都像是与作者促膝长谈、往复论辩。在这一过程中,无论对《孙子兵法》的理解、还是对作者的观点的认识,抑或自己的思辨能力,都有了长足的提升。岂不快哉!

这样的作者、这样的书,难道不值得我们夸一句“好”吗?

不足

意译的问题

在解读《孙子兵法》的书中表达个人观点是一把双刃剑。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些个人观点是本书一大亮点,甚至可说超越了“一图胜百言”。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过多的个人观点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就有可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读者偏离《孙子兵法》的本意。

这一问题集中地体现在了本书的译文上。

在翻译《孙子兵法》原文时,本书几乎全都采用了意译的方式。意译固然可以充分表达译者的观点,却也很容易曲解原文的内涵。

例如: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作者将其译为:

出兵的消耗是很大的,这会导致国家贫困,因为远征会让百姓贫困,为什么?因为凡驻军处,周围物价就会上涨,百姓会首先感受到,由于吃喝拉撒都是钱,国家就会因为财富枯竭而不得不增加赋役。

注意译文中的“为什么”三个字。这三个字让译文前后两部分产生了因果关系:“凡是驻军处,周围物价就会上涨……”是“远征会让百姓贫困”的原因。原文中可没有这个因果关系。“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和“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从句式、逻辑上看,很有可能只是并列关系。这个“为什么”完全是意译的结果,给译文增加了原文所没有的意义。

此外,本书的译文只给出了一种解释,而忽略了其它解释。例如: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作者将其译为:

将帅如肯执行我的计策,必然取胜,这样我就留下;不肯执行我的计策,必然失败,那我就离开。

对于《孙子兵法》中这段话,历来有两种解释,分别是这样的:

如果(君王)能听从我的计策,任命我做统帅就必然能取胜,我就留下……

将帅如果能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就必然能取胜,那么就留用他……

本书算是结合了两种解释,把“将”翻译为“将帅”,把“留之”的对象翻译成了“我”。这样解释亦无不可。不过,如果能简要介绍一下其它几种解释,对我们理解孙子兵法会有更大的帮助。

图解的问题

除了翻译之外,本书的图解也还有提升空间。它们留给我的最大疑惑在于:《孙子兵法》各章节是有内在逻辑、上下关联的有机整体。这本《看图秒懂孙子兵法》为各章节配的图解却是各自为战,彼此之间缺乏呼应和联系。

例如下面这两段,文字间的关系显而易见: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下面两张图是本书为上述文字配的图解。在这两张图之间,能看出任何关联吗?本书的图解大多与之类似:只对应《孙子兵法》一小段文字,彼此之间相互独立。虽然说“一图胜百言”,但这样的做法未免有点割裂原书之感。

总之

美中不足是常态,我们没必要吹毛求疵。作者为本书花费的心血,以及在书中所表达出的该博而深厚的理解、独树一帜的见解,难道不值得我们夸一句“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