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10
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人性本来是什么?
人首先是动物,人性首先是动物的本性,是追求自己的利益的本性。个人最基本的利益就是生存,人类的婴孩也同动物的幼崽一样,尽管别的什么都不知道,却知道寻找母亲的乳头,知道吮吸乳汁,知道饿了要哭要闹;成年之后在社会中挣扎、沉浮,首先也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生存。追求个人的利益也包括追求个人更大的利益。人要往高处走,谁都希望自己吃得好一点、穿得好一点,这都无可厚非,因为人类本身就是依据自然的法则从自然的怀抱中进化而来,人的本性之中早已深深烙上了这自然性的烙印:追求个人利益,追求个人更大的利益。
人是动物,但人不仅仅是动物;人性有自然性的一面,但人性不仅仅有自然性的一面。以前有所谓的“狼孩”,他们是人,他们有自然性的本性。但他们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人”,因为他们在人的本性上有缺失,他们没有人性的“社会性”方面。社会性是人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使人类行为更符合道德和法律等社会规范的、具有显著利他性的人类本性的一个方面。自然性是与生俱来的,以生物遗传为其方式;社会性则是言传身教、环境熏陶的结果,是社会遗传的产物。中国和法国的新生儿哭声都一样,但不同的社会遗传给了他们不同的社会性本质,使他们成了截然不同的人。自然性直接指向个体的利益,尤其是个体的生存,有时可以为此而不顾其他,具有最直接的利己性;而社会性指向道德、法律等社会规约,以个体之外的社会为直接目标,利他性较强。虽然社会性与自然性大相径庭,但它也是人性不可或缺的组成。人是社会的动物,自出生之日起就生活在社会之中,就要接受社会遗传,就会有社会性的本质。人性中社会性因素可能有多少的不同、偏向的差异,但不可能为零。
人性中有自然性也有社会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谚语“人,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暗示着自然性是“魔鬼”的源头。人性的社会性本质无疑符合“天使”的一面:它是直接利他的,孟子说人性本善大约就是看到了这一点。而魔鬼的一面,在中国荀子口中就是人性本恶的学说。他是以人生而有口舌耳目等欲望来证明人性恶的,这些似乎也确实是自然性的体现。但是我认为,自然性并不等于人性中恶的一面。
首先,人们追求个人的利益、个人更大的利益,就一定是“恶”的么?诚然,人们在一起为着自己的利益而奋斗,产生竞争在所难免,但并非有竞争就有尔谀我诈。《论语》中多次提到,道义与利益并不对立,关键在于是否“以其道得之”。这就是说,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这本身不是罪过,只要方法得当即可。事实也是如此,在一定的机制下,人们追求自己的利益不一定会伤害到他人的利益,实现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也并非空想。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曾与竞争对手合作发展大的项目,中国与邻国也能协商共同开发海洋资源;而当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以后,人们追求自己利益的需要能够得到满足,又何需妨害他人的需要呢?
另外,体现着人性善的社会性,相信也是来自自然性的。人类社会之初,人类的主要敌人是大自然。面对它,单枪匹马的人是无能为力的,人类必须联合起来,组织成社会,依靠群体的力量来保障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因此人们必须维持好社会的团结,凝聚起群体的力量。要做到这一点,人们必须在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个体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做出取舍,取舍的依据最后就逐渐成为了道德、法律,而这样的取舍则通过社会遗传沉淀下来,最终在人类本性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可见,社会性正是应自然性的要求而诞生的。如今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人们需要有好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社会环境,以更好的实现个人的利益和更大的利益,人们必须有以利他。因此也可以说,社会性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保障自然性的要求得到满足。
人类有自然性本质并不代表人性肯定本恶,但人性并不乏本恶者。倘若一个人接受的社会遗传有所偏颇、缺失,那么他的本性中,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制衡可能就会失衡,从而产生一个“性本恶”的人。但是一个人的本性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来,人时刻都在接受社会遗传,他的社会性本质就可能时刻不同,不过一般的,这种变化影响比较小,除非受到什么非常大的刺激。同时,同一个人处在不同的社会位置上,其自然性与社会性的制衡也会有所不同,一个人的本性是好是坏,也就不能形而上的予以评价。
总之,人的本性可以分为自然性与社会性两个方面来分析。简单的说,自然性利己,社会性利他。具体到某一个人的本性善恶时,应该辨证的进行讨论、评价,正如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是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