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我终于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以及《失踪的孩子》。

《那不勒斯四部曲》封面

这部书其实不止“四部曲”。除去《引子:抹去所有痕迹》以及《尾声:归还》之外,这本书共有六个“故事”:《童年:堂·阿奇勒的故事》、《青春期:鞋子的故事》、《青年:新名字的故事》、《中年:离开的、留下的》(意大利语直译是“逃离者和留下者的故事”)、《壮年:失踪的孩子》(意大利语直译是“失踪女孩的故事”)以及《老年:坏血统的故事》。

六个故事,一百多万字。作者给我们带来了太多太多的内容:两个女人、一群伙伴、几个家庭、一座城市、一段历史……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哈姆雷特。我的视角是“成长”,我看到的是莉拉和莱诺带着成长环境造成的创伤和力量,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这里整理的,就是读完四部曲之后,我从“成长”这个角度看到的,对故事情节以及两位女主的一些理解。


《我的天才女友》

我用所有时间去跟随她,到头来却发现是她在跟随我。无论是我跟着她,还是她跟着我,我都觉得自己比不上她,但离开她我又做不到,之后,我会回过头来找她。

《我的天才女友》封面

莱诺和莉拉两个姑娘,在彼此的互相追随中寻找着自己的路。

莱诺,她的成长主题大概有两个:求得母亲(以至老师,朋友……)的认可,以及寻找自我价值。当然,二者其实可以合二为一:前者是后者的动机,后者是前者的落脚点。 她找到的路是努力学习,努力考高分——她也的确从学习上获得了很高的认可。我想,也是为了寻找自我价值,她一直追随着莉拉——当然,莉拉在很长时间里也追随着她——并和莉拉在方方面面暗中较劲。最后,很高兴看到莱诺找到了自己的价值和方向,甚至不再寻求母亲的认可。

如果说莱诺的心理问题来源于求得母亲的认可,那么莉拉的心理问题就来源于恐惧暴力。到46章为止,我已经看到了好多次她面对的暴力。 首先是她被父亲从窗户扔了出去,胳膊折了脸头上流血。然后是当马尔切诺调戏莱诺时,莉拉用刀子顶着他的喉咙。第3次是新年夜男孩子们和索拉拉兄弟用烟花对决时,莉拉所感受到的所谓“界限消失”——这应该就是心理学上所谓“解离”。第4次是里诺等人在富人区和别人打架(打了两次?),莉拉把里诺痛骂一顿。第5次是和斯特凡洛订婚后,面对马尔切诺的造谣莉拉选择了理智面对。当然还有其他。例如里诺和父亲为了鞋子打出手时,莉拉对父亲和兄长的失望和愤怒;还有舞会……从这些事件中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莉拉的态度。反对暴力,不要暴力,憎恨或者说恐惧暴力。

我想,这也是莉拉选择莱诺和斯特凡诺的原因。 莱诺是公认的好女孩。而且莱诺走的路和城区其他孩子都不同:她也不愿意与城区和暴力同流合污,她一直在追求升学、深造。如果要摆脱这个城区里的暴力,这条与众不同的路显然是一个选择——至少在中国,是这样的。 选择斯特凡诺,我猜,是从他发起“大和解”开始。那时,斯特凡诺说“我父亲过去是那样的,但现在我是我,我们是我们,过去的一切都过去了”。在这个城区,这可谓破天荒的宣言。他似乎和莱诺一样,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而且,斯特凡诺还有雄厚的财力,允许他——和莉拉——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惜……


《新名字的故事》

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她整个人被席卷了。拉法埃拉·赛鲁罗被销毁了,她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形状,她已经融化在斯特凡诺的轮廓里,成为了他的附属品:卡拉奇太太。

《新名字的故事》封面

“新名字”,既指故事开头,莉拉获得的新名字“卡拉奇太太”,也指故事末尾,莱诺即将获得的新名字“艾罗塔太太”。

莉拉想要远离暴力,可是斯特凡洛背叛了她。婚姻和财富非但没让她得偿所愿,反而成了她的新噩梦。她反抗,迷失,破坏,一度迷失在与尼诺的婚外情中。尼诺——也许是尼诺身上的莱诺的影子,以及她自己骨子里的某种力量,让莉拉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怀疑,这种力量也是莉拉从她遭受的暴力中学到的——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大胆破坏、大胆出手。最终,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自己的新名字——及其背后的婚姻和财富,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

莱诺想要找到自己的价值,可是莉拉“背叛”了她。可以说背叛了两次:结婚一次,婚外情一次。她再也不能追着莉拉来确定自己的方向了。她迷失,愤怒,一度自暴自弃。从小走来的路给迷茫中的莱诺指出了新的方向:继续读书、升学。随着学业更上一层楼,莱诺的人生也走上了新的轨道,即将迎来自己的新名字。

说到原生家庭,我们常常会想到童年阴影、心理创伤。很多时候的确如此,第一部就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姑娘心中的创伤。也有很多时候,原生家庭已经为我们种下了力量的种子。它会长成迷雾中的指南针,风雪中的避难所。莉拉骨子里的力量,莱诺对学习的坚持,也许就是她们的原生家庭种下的种子。

我听过这样一段话:童年时缺少什么,长大后就会疯狂的弥补什么。莉拉和莱诺是不是就是这样的呢?

莉拉明显缺少安全感,这和她从小遭受的和目睹的暴力有关。莱诺则缺少自我价值认同,这和她母亲对待她的方式有关。莉拉想通过制鞋和婚姻来获得财富,进而借助财富构筑安全感。她失败了。莱诺想通过追随别人来获得价值认同:先是莉拉再是尼诺。她也失败了。

一个人的底色是从哪儿来的?原生家庭吗?那么莉拉的果决勇敢,冷静的头脑和直击核心的穿透力,是从哪里获得的呢?莱诺的坚韧倒是有既可循。虽然她的求学之路一直“被安排”,虽然她自己经常对这条路产生怀疑和动摇。其实早在第一本书的结尾处莱诺她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读书升学是她最与众不同的底色,也是她战胜一切困难的底气。在新名字的故事中,莱诺也有过迷失和自暴自弃,正是读书、升学这条“轨道”,再次把她拉回了正轨。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不再是莱诺追随莉拉,而是莉拉追随着莱诺——或者说追随着莱诺的影子尼诺。尼诺让莉拉在失败的婚姻中找到了方向,也让莉拉重新找回了学习和思考的动力。莉拉可能没有意识到,她是追随着莱诺才看到尼诺的。莉拉和莱诺可能都没意识到:尼诺是莱诺的理想的化身,是莱诺的自我价值的具体表现。从这一层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莉拉是追寻着莱诺的脚步,才逃离了噩梦般的婚姻,并再次找到自我方向的。


《离开的、留下的》

我从小就练就了一种自我压抑的完美机制。我的真实欲望,从没有任何一个得到释放,我总能找到办法把所有狂热念想压制下去。我想,现在够了,希望这一切都毁掉吧,从我自己开始。

《离开的、留下的》封面

离开的,留下的。谁离开了?显然,是莱诺。可是,谁留下了?似乎没有明写。我想,是莉拉。

在上一部里,莉拉离开了斯特凡洛。经历过一段混乱、糟糕的日子之后,她找算是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来之不易,因此在这一部里,莉拉选择留在自己的舒适区内,无可厚非。

在这一部里,莱诺离开了彼得罗。也许这样比较不合适,我还是忍不住把莱诺离开彼得罗,和莉拉离开斯特凡洛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简直如出一辙。

莱诺离开彼得罗,是因为她在这段婚姻里失去了自己的目标——找到和认同自我价值。莱诺通过写作成名——的确,有艾罗塔一家的帮助,也不能忽视莱诺本人的努力和天分。结婚生子之后,莱诺迅速地迷失在家庭和孩子当中,也就迅速的失去了自我价值的定位和认同。即使再次执笔,作品的水平似乎也大不如前。这段婚姻和莱诺一直以来追求的人生目标背道而驰。直到尼诺出现,莱诺才算再次找回了自己的目标:尼诺,或者说莱诺的理想化身。

莉拉离开斯特凡洛——在《新名字的故事》里已经讲过了,这里不啰嗦了。

这两个人的这两段经历,都和尼诺有关。尼诺就像是理想化的莱诺:和父母不和(一个和母亲、一个和父亲),都通过学习证明自己,有相似的思想和观点,等等。

对莉拉来说,尼诺可能是一个更清楚的镜子——但只是镜子,而非自己。尼诺可以帮助莉拉重新看清自己、找回自己,但她无法让莉拉安定下来。因此,尽管莉拉和尼诺一度如胶似漆,他俩最终还是分开了。

对莱诺来说,尼诺不仅是镜子,更是自己的未来、自己的目标,是自我价值得到认同的自己。莱诺的人生目标就是寻求自我价值和自我认同。现在这个“自我”就站在眼前,她怎么可能会再次错过?因此,莱诺必然会选择尼诺作为自己的归宿,即使离开丈夫和两个孩子也在所不辞。

莱诺离开了。莉拉留下了。不同的选择背后,似乎有同样的原因:她们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真的是这样吗?“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吗?我不信。等着看下一部吧。


《失踪的孩子》

终于我是我,她是她了,这已经很清楚了,我已经不需要她的权威,我有自己的主意。我感觉自己很强大,已经不再是出身的牺牲品,我可以掌控自己的处境,我可以描述它,为我自己,为莉拉,为所有人实现救赎。之前把我向下拉的东西,现在是让我向上走的根基。

《失踪的孩子》封面

这一部的本名是《storia della bambina perduta》。“storia della bambina perduta”是意大利语。翻译成中文是“失踪女孩的故事”。其中,“perduta”是动词 "perdere"(意为“失去”或“丢失”)的过去分词形式,这里用作形容词,可解释为“丢失的”、“失去的”或“失踪的”。

我对这个解释有点失望,因为我本期待着从意大利语中找到“消失的”这个意思。我在读书过程中积累起了一个强烈的印象:“失踪的孩子”不止是莉拉的女儿蒂娜,还有莉拉和莱诺。那个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渴望远离暴力的小女孩莉拉,那个极度缺少自我认同、极度渴望得到认可的小女孩莱诺,逐渐地消失了。“消失的”和“失踪的”,前者似乎更强调消失的过程,后者感觉更偏重失踪的状态。我觉得,作者写下这么多文字,不会只想写下失踪后的状态吧?

莉拉从小就缺乏安全感,渴望远离暴力;她在前三部中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然而,那个脆弱的、在极度恐惧之下会“界限消失”的小女孩,直到第四部才慢慢消失。1980年意大利南部发生大地震时,故事刚刚讲述到大约一半(第49章,《失踪的孩子》总共110章)。这是莉拉最后一次出现“界限消失”的症状。即使当蒂娜失踪时,即使沉浸在女儿失踪的痛苦之中(在下一部《坏血统的故事》里),莉拉也没有再次“界限消失”。就像第104章所说:“她(莉拉)一直看起来那么清醒,那么成熟,现在她终于放下她的童年了”。当然,也可以说蒂娜失踪和大地震带给莉拉的是两种情绪:恐慌和恐惧。但我想,这两件事情仍然可以说明,莉拉在第三部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到第四部时算是真正“建成”了。那个缺乏安全感的小女孩,顺理成章的消失了。

莱诺从小就缺少自我认同,渴望得到认可。在第三部的结尾,她毅然决然离开彼得罗、奔向尼诺,已经有力地宣告了她的自我认同。但这份自我认同还留了一个尾巴:尼诺。尼诺的确是莱诺自我价值的理想化身,但他毕竟是一个外在的化身,而不是莱诺自身。何况,在这个“理想化身”之下,尼诺本人非常令人生厌。莱诺要建立真正的自我认同,就必须找到真正属于自身、源于自身的价值。在第四部中,她做到了: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尼诺。尽管在这之前,莱诺就已经意识到“无论发生什么,我可以控制自己,我不会六神无主。所有让我受打击的事情——学习、出书、弗朗科、彼得罗、两个孩子、尼诺、地震,都会过去,但是我——无论是哪个阶段的我,我都是稳定的,我就是那个圆点,是固定的,其他事情像圆规上的铅笔,会围绕着我画圈”,但离开尼诺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识着莱诺的自我认同真正给她带来了力量,真正影响到了她的生活。那个缺乏自我认同的小女孩,也就从此消失了。

但是,“失踪”毕竟不是“消失”。“失踪”只是下落不明,并不一定是完全“消失”。莉拉就一直怀揣着“蒂娜还活着、也许还会回来”的希望,因为蒂娜只是失踪,并非真的消失。那么,“小女孩莉拉”、“小女孩莱诺”,真的消失了吗?还是说,她们也只是“失踪”,还会在某个时刻再次出现?

《坏血统的故事》回答了我们。这一部的篇幅只有53章,与第四部《失踪的孩子》以及只有两章的《尾声》合在一起,组成了这本书。如果说第四部告诉了我们有些东西会消失(或者说失踪),那么第五部就告诉了我们有些“融化在血液里、印刻在骨头上”的东西永远不会离开我们。这些东西,也许来自血统,也许来自原生家庭,也许来自人生阅历……也许是性格、脾气,也许是思维、认知,也许是所谓“底色”……它们也许会时不时失踪,但一定会时不时冒头,时不时把你忘记或者丢弃的东西“归还”给你。就像《坏血统的故事》中所写的:“‘阔地’和改造,不宜居和宜居,破坏和毁坏的狂热,把五脏六腑都挖出来,热衷于把老街道重新命名,修建、规整和设计新的街道,目的是为了掩盖之前的罪恶,巩固新世界,但旧世界随时都可能会回来占上风。”

认识它们、面对它们,会是一辈子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