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觉得好吃,你又何必去认识下蛋的母鸡呢?”孟子却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你认同哪种观点呢?
显然,我是“知人论世”派的。
方便起见,以下“毛姆”都是指传记主人公、作家威廉·萨默赛特·毛姆。他的家人们则是连名带姓的称谓(如罗伯特·毛姆)。
《毛姆传》
出版信息
书名:《毛姆传:全本》
作者:(英)赛琳娜·黑斯廷斯
译者:姜昊骞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版次:2021.5
书号:ISBN 978-7-5477-3934-1
小评
拿这本书当小说读,也许比拿它当传记更合适。的的确确,毛姆的一生简直比小说还精彩。但作为作家的传记,既没有生平年表,也没有作品目录,我觉得有点说不过去。
除此之外,这本书还有一些其它问题。例如,作者对毛姆的写作特色、思想的形成,少有探讨。关于他的毒舌讽刺风格,书中只提到毛姆是在读书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此后几乎没再提起过。
他有敏锐的观察力和讽刺的才智,除了被他讽刺的对象,别人都觉得很受用。与此相伴的是一种恶毒的本能:放大别人的缺点。他不时会妙语讥诮,引起一阵哄笑,却不明白他的一针见血会让别人长存怨恨。他养成了语带讥讽的习惯,只因为“讽刺本身有趣却不明白这些话有多伤人;而且,讽刺的对象对他表现出厌恶时,他又会觉得受到了冒犯”。
关于他的宗教观点也是如此,只在毛姆的少年阶段和求学时期有过完全不成体系的只言片语。尤其是毛姆对印度教的兴趣脉络,几乎完全断裂。毛姆于1937年去印度时,专门访问了一些大师和修行者。在这之前,他肯定对印度教有所了解和掌握,否则跟大师聊什么?可是前面的十二章文字对此只字未提。1941年左右毛姆来到美国,他又和几个美国的“同好”探讨过印度教。在这两件事之间的4年里,毛姆肯定没有放下对印度教的研究,否则到了美国跟人聊什么?这中间的相关事务,作者也一个字没写。
关于他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嗯,少年时的经历描述比较详细,如丧母失怙、寄人篱下以及口吃、性向对毛姆的影响等。然而成年后这方面的成长却鲜有提及。还有他的第一人称写作风格,嗯,倒是提了一下从哪本书开始、到哪本书成型,然而这只是描述,而非探究。
毛姆对婚姻的态度,大概是本书唯一写得清楚透彻的一点。毕竟,这算得上毛姆身上最大的八卦了,不可能绕过去。
当然,本书也有可取之处。例如,作者介绍了不少毛姆作品中的故事和人物原型,这算得上一项成绩。只是,对于毛姆在掩饰故事原型方面毫不用心这一点,虽然这是事实,但本书写得他好像成了一个八卦精、抄袭者,把从别人那里刺探来的隐私不加处理地写下来一样。
最后一个让我头疼的地方在于:虽然本书基本上是以时间顺序讲述,然而中间常常会穿插一大段时间、地点、人物一锅炖的文字。我几乎完全搞不清楚哪些是此时此地发生的、哪些是彼时彼处发生的。也许这些文字对理解这些人和事比较有帮助,可是对时间线来说,它们简直是无法修复的混乱。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
威廉·萨默赛特·毛姆。生于1874年1月25日,卒于1965年12月16日,享年九十一岁。
毛姆一生,总共写了122篇短篇小说(15部短篇小说集),27部原创剧本和3部改编剧本,以及20部长篇小说。
现在,我们可以放心地说:今后的一代代人会为他倾倒,他已经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萨默塞特·毛姆,一个伟大的讲故事的人。
生平年表
根据《毛姆传》整理。我读书不细,可以肯定这个年表多有疏漏,望见谅。有些事件、作品可以定位到日期,有些则只有模糊的年份、季节。《毛姆传》就是这样写的,我也懒得进一步考据了。此外,这张年表有点巨细靡遗、轻重不分。不过这不是治史,就这样吧。
我喜欢把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编在同一张年表中。这样能更清楚地看到作品的时期、前后发生的事件,更有助于理解作品中表达的思想主题与作家生平之间的关系。
例如,《月亮与六便士》中,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突然抛妻弃子离家出走。这一情节未免太过生硬:书中除了追逐梦想之外没有给出其它任何理由。其实,看看一年前的3月26日毛姆遇到了什么事,看看他对这件事的态度,大概其就能理解书中的查尔斯·思特里克兰德了。
父辈祖辈
毛姆的曾祖父投身法律行业。
毛姆的父亲,罗伯特·奥尔蒙·毛姆(1823—1884),子承父业。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
罗伯特·毛姆来到巴黎开办律师事务所,干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1858年
毛姆的叔叔,亨利·毛姆成家。
1863年
10月1日
时年三十九岁的罗伯特·毛姆结婚了。新娘是比他小十六岁的伊迪丝。毛姆夫妇在法国首都度过了将近七年的惬意生活。
1865年
10月
两人生下了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为查尔斯·奥尔蒙·毛姆(昵称查理)。这是毛姆的大哥。
1866年
弗雷德里克·赫伯特·毛姆(昵称弗雷迪,或F.H.)出生了。这是毛姆的二哥。
1868年
6月
第三个孩子亨利·内维尔·毛姆(昵称哈利)降生。这是毛姆的三哥。
1870年
9月
受普法战争影响,毛姆夫妇与大部分旅居巴黎的英国人一样选择回国。
1871年
5月底,政府军已经重新控制了局势,毛姆夫妇于8月回到巴黎。
有许多英国人一去不返,罗伯特·毛姆发现自己入不敷出,境况堪忧,几乎得重新白手起家。
1874年
1月25日
伊迪斯便在(英国大使馆的)这间产房里生下了第四个孩子。这次又是一个男孩,取名为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幼年时代几乎可以肯定是萨默塞特·毛姆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
1879年
毛姆五岁时,伊迪斯再次怀孕。但胎死腹中了。随后,伊迪斯得了肺结核。虽然去到比利牛斯山下的波城做产后恢复和疗养(毛姆也一起去了),但病情很快就恶化了。
1881年
从波城回来后不久的伊迪斯发现自己又怀孕了。不过,她已经沉疴不起,生孩子估计也是于事无补。
当时的观念认为生孩子对女性身体有好处。所以伊迪斯虽然病重,但仍在怀孕生子。
1882年
1月24日
伊迪斯生下一名男婴,马上举行洗礼,命名为爱德华·艾伦·毛姆。孩子次日下午就离世了。
一周后,伊迪斯逝世,享年四十一岁。此时毛姆刚刚度过8岁生日。
作为最受母亲宠爱、与母亲最亲的小儿子,母亲的去世对毛姆打击很大。
1884年
6月24日
妻子过世两年半之后,罗伯特·毛姆也去世了,享年六十岁。此时毛姆10岁。
在这两年半的时间里,毛姆父子之间的关系回暖。毛姆后来用作个人图腾的“邪眼标志”,就继承自他的父亲。可惜,父子间难得的亲情就此戛然而止。
尽管勤奋工作多年,他留给四个儿子的遗产连5000英镑都不到。四兄弟的监护权交给了阿尔伯特·迪克森和亨利·麦克唐纳·毛姆。前者是一位好心肠的老律师,毛姆律师行伦敦分行的负责人;后者是罗伯特·毛姆唯一的兄弟,时任英国肯特郡白马厩镇教区牧师。
1885年
5月
刚来英国不到九个月的毛姆被送到外地去上学,他的世界再次天翻地覆。
1888年
十四岁的毛姆患上了严重的肋膜炎,不得不回家休养直到学期末。直到次年复活节才回到学校。
1890年
5月
毛姆来到海德堡留学,与一对开设留学生宿舍的教授夫妇共同居住。这一年里,毛姆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1891年
7月
离家一年的毛姆回到白马厩镇,发现叔叔和婶婶明显不如以往了。
1892年
8月底
苏菲婶婶去世。
10月3日
经过几周的死记硬背,毛姆进入了圣托马斯医院医学院。
医学院在伦敦。毛姆此后五年都在伦敦度过。
1894年
毛姆回校之后从门诊部转到了住院部,负责陪同医生查床、做化验和写病历。但是,直到轮岗门诊部的时候,他才一下子开始全身心投入。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工作这么有趣。引起他兴致的不是林林总总的病症,而是每天来到医院就诊的男男女女。
6月6日
亨利毛姆续弦,新娘是爱伦·马修,女方的父亲是巴斯人亨利·马修将军。
6月21日
毛姆的大哥查理·毛姆在伦敦与动物画家海伍德·哈代之女,梅宝·哈代结婚。
1895年
毛姆分别于复活节假期和暑假重返意大利,在约翰·艾灵汉姆·布鲁克斯的陪同下游览卡普里岛。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
在卡普里岛度假期间撰写。
1896年
10月
《坏榜样》
《兰贝斯的丽莎》
毛姆在圣托马斯医院的学业进入了最后阶段:产科和妇科。这是他第一次到院区外工作。直到这时,他才目睹了许多挣扎在生存线上的穷人,他们可怕的现实状况,近距离地感受到无望逃脱者所处的嘈杂、恶臭、拥挤、污秽的生活环境。
正是在接受产科训练期间,毛姆才萌生了写小说的想法。期间写了《坏榜样》、《兰贝斯的丽莎》等小说。
12月
弗雷迪·毛姆与英国最高法院法官,不久会出任常任上诉法官的罗伯特·罗默之女海伦·罗默(昵称“奈莉”)结婚。
1897年
《史蒂芬·凯里的艺术气质》
在西班牙期间写的长篇小说,未发表。
《黛西》
短篇小说,收录于《导向》。
9月
《兰贝斯的丽莎》
《兰贝斯的丽莎》出版,正赶上维多利亚女王加冕六十周年。
9月21日
叔叔亨利·毛姆去世,毛姆和三格哈利·毛姆去白马厩镇参加葬礼。
10月
毛姆从圣托马斯学院毕业,正式成为英国皇家内科协会与外科协会会员。
12月7日
毛姆来到西班牙塞维利亚,住了八个月。八个月的时间里写完了一本游记、四部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
他立即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城里的人和西班牙特有的“甜蜜生活”(dulcera de vivir),欢欣鼓舞于从未体验过的自由。他写道:“来西班牙之前,我在伦敦疲惫地生活了许多年,因过高的期望而沮丧,因繁重的工作而迟钝。现在,我发现这里简直是一片自由的乐土。我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青春。”
1898年
秋天,毛姆带着行李和写作成果从西班牙回到了伦敦。但收成欠佳。
《婚姻是在天堂缔结的》
1898年写成。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
1898年夏出版。
4月
毛姆回到伦敦。
10月
《拘谨的塞巴斯蒂安先生》
在西班牙塞尔维亚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国际都市》1898年10月号。
年底
年底,毛姆再次出国:先到罗马,再去塞维利亚。
《儿子与继承人》
在罗马期间写的独幕剧。还没写完,毛姆就失去了兴趣,不想写了。
1899年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
1899年出版
6月
《导向》
《导向》出版。
1900年
和亨利·沃甘·菲利普斯一起去了巴黎
《霍巴特夫人》
短篇小说《霍巴特夫人》发表于《笨拙》杂志。
《克雷杜克夫人》
开始写《克雷杜克夫人》。
1901年
7月
《英雄》
《英雄》出版。
1902年
《财富猎人》
毛姆与三哥哈利合写。
《探险家》
1902年间写的。
《饼与鱼》
1902年间开始创作。
1月
《婚姻是在天堂缔结的》
该剧在伦敦没能上演,于是毛姆将它翻译成德语,剧名改为《海难》(Schiffbruchig),1902年1月由马克斯·莱茵哈德剧团在柏林沙尔与劳赫剧场演出。
11月
《克雷杜克夫人》
《克雷杜克夫人》出版。
1903年
结识了杰拉德·凯利。
凯利是一名生活在法国的年轻画家,他与毛姆相识是在1903年的一个星期天,当时毛姆正与查尔斯、蓓蒂夫妇在默东租住的别墅避暑。在凯利身上,毛姆体会到了与自家人从未有过的兄弟情谊。他对凯利几乎无话不谈,尽管也有个别禁区,比如自己悲惨的童年和哥哥的自杀。凯利对毛姆也是如此,有好几次情场失意时还找他商量。两人情深意笃,终生不易。毛姆死后,《泰晤士报》报道了凯利的评论:“威利是个好人,绝对的好人。”
《饼与鱼》
1903年间完成。
《下周周中》
1903年完成的闹剧。
2月22日
《一个体面的男人》
《一个体面的男人》的首场演出在托希尔街的帝国剧院举行。
1904年
2月
《赞巴小姐》
在查令十字街大道剧院(今戏厅剧院)上演。
7月
《犯罪》
完成短篇小说《犯罪》。
《调情》
完成短篇小说《调情》。
《彩排》
完成短篇小说《彩排》。
7月27日
三哥哈利自杀身亡。他可能是三个哥哥中,最能理解毛姆的——虽然他也不怎么理解毛姆。
9月19日
《旋转木马》
《旋转木马》面世。
1905年
这一年,毛姆与哈利·菲利普斯在巴黎同居。
《杰克·斯特洛》
1905年小住巴黎期间写作完成。
1月
《圣洁处女之地》
《圣洁处女之地》出版。
7月
与“镀金少年”哈利和好,一起去卡普里岛度假。
哈利·菲利普斯,全名是亨利·沃甘·菲利普斯。两人同居时,对外称哈利是毛姆的秘书。不过,哈利坦承:“写归写,但我不能说自己真是他的秘书。我是他的同伴,顺便帮他写点东西,应酬,还有别的。”毛姆戏称哈利为“镀金少年”。
8月初
“镀金少年”哈利在岛上待够了。毛姆和他分手了,独自出门旅游。
1906年
春天,毛姆结束旅游,回到伦敦,中间在巴黎短暂停留处理一些事情。
2月
《主教的围裙》
《主教的围裙》出版小开本。
年底
《魔法师》
《魔法师》完成。
1907年
到夏末,毛姆已经累垮了,奋笔疾书也没看到多少回报。但显然,剧作的成功让他走出了困境,甚至一度决定不写小说了。
10月26日
《弗雷德雷克夫人》
当年创作的《弗雷德雷克夫人》首演。
1908年
当年,毛姆创下了一人四剧(《弗雷德雷克夫人》、《杰克·斯特洛》、《朵特夫人》、《探险家》)在西区同时上演的盛景。
《佩涅罗珀》
创作《佩涅罗珀》。
这一年,毛姆继续四处旅行。他不仅去了瓦伦纳,还去了马德里、君士坦丁堡、布尔萨、卡普里岛和科孚岛。
1月
毛姆受命前往维也纳考察话剧《华尔兹之梦》(Ein Walzertraum)。
2月
虽然剧本初见成绩,但毛姆在戏剧界影响力还不大。他在一封给凯利的信中写道,在《杰克·斯特洛》中,“我试着给苏安排一个配角,但没有做到”。
“苏”,是指埃塞尔文·西尔维娅·琼斯(Ethelwyn Sylvia Jones),通常被称作“苏”,是个年轻女演员,剧作家亨利·亚瑟·琼斯的女儿。毛姆在1906年结识了苏。那时,苏正想到西区找一份活儿干。甜美动人的苏一下子就让毛姆着迷了。她的幽默感和直率谈吐同样令毛姆喜爱。她为人大度,心地柔软,咯咯笑的样子更是秀色可餐,性感得让人无力抗拒。毛姆深深爱上了苏,说她是唯一一个让自己想要与之结婚的女人。这段关系持续了将近八年,可惜在毛姆求婚前一两周左右,别人捷足先登了。
3月26日
《杰克·斯特洛》
《杰克·斯特洛》在河岸街沃德威尔剧院首演。该剧是毛姆1905年小住巴黎期间用两周时间匆匆写就的。
4月27日
《朵特夫人》
《朵特夫人》在喜剧剧院登场。
6月13日
《探险家》
《探险家》于音乐剧剧场上演。
11月
毛姆当时名声很响,与十二个月前大不相同,他与巴里、皮涅罗、阿尔弗雷德·苏特罗等著名剧作家联合成立了戏剧家俱乐部;加入了位于柯芬园的文艺界老牌俱乐部,加里克俱乐部;还参加了在《泰晤士报》联名发表公开信、反对戏剧审查制度的运动,签名者共有七十人,皆为名流,除毛姆以外还有萧伯纳、巴里、高尔斯华绥、皮涅罗、叶芝和H. G. 威尔斯等。
《魔法师》
当月,《魔法师》出版。
12月1日
毛姆参加了丽兹酒店举行的共有180人参加的晚宴,由头是向奥斯卡·王尔德的挚友兼遗嘱执行人罗比·罗斯致敬,同时也是间接为八年前逝世的王尔德恢复名誉。
毛姆出席12月的丽兹晚宴这件事意义重大,这是他在向一个对自己的人生和写作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人致敬——尽管他很少表露这种影响。毛姆从没写过关于王尔德的文字——这个主题太危险了——然而,王尔德对他起到了相当的塑造作用。
1909年
毛姆继续四处旅行,去了巴黎、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还到伯罗奔尼撒半岛来了一次徒步游。
1月9日
《佩涅罗珀》
《佩涅罗珀》首演。该剧创作于1908年。
3月
《高尚的西班牙人》
《高尚的西班牙人》上演。
9月30日
《史密斯》
《史密斯》首演。
10月
《第十个男人》
在瓦伦那,毛姆写完了下一部话剧《第十个男人》的大部分内容。
1910年
毛姆第一次去了美国,还去了法国南部、米兰、雅典和威尼斯。
2月24日
《第十个男人》
《第十个男人》于环球剧院首演。
5月6日
伦敦演出季刚刚开始的时候,爱德华七世驾崩的消息传来。
这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里,毛姆都在意大利。他给薇奥莱特·亨特写信说,自己很高兴“沉闷的国丧期间”恰好不在英国国内;此时剧院基本关门,社交活动也停了下来。”
10月15日
《格蕾丝》
《格蕾丝》于约克公爵剧院上演。
10月22日
毛姆从利物浦乘坐“喀罗尼亚”号启航,第一次前往美国。当年12月就返回了英国。
1911年
《人生的枷锁》
1911年秋季开始动笔写《人生的枷锁》
2月24日
《饼与鱼》
《饼与鱼》于约克公爵剧院首演。
6月
为了躲开乔治五世加冕前后的各项活动,毛姆和佩恩一起前往勒图凯,接着去爱尔兰度假打高尔夫,然后又到巴利阿里群岛小住数日,最后回伦敦筹备秋季赴美事宜。
1912年
3月
毛姆前往西班牙,住了六周。
8月
毛姆与沃尔特·佩恩、哥哥F. H.、嫂子奈莉到巴黎、布拉格、马里昂巴德和慕尼黑转了一圈
沃尔特·阿德涅·佩恩,被毛姆称为“孤独青年时代的亲密伴侣”。终其一生,毛姆与许多男性发生过深深依赖的亲密关系,而佩恩正是其中的第一位。尽管两人通信皆已不存(佩恩去世后,两人的信件在毛姆的要求下尽数销毁),他们的亲密关系却延续了二十多年。佩恩是毛姆的第一位秘书兼伴侣;之后,这个职位将先后传给杰拉德·哈克斯顿(他是最有名的一位)和阿伦·塞尔。
9月
同行者各自返回,毛姆独自去了罗马。
11月
毛姆回到伦敦,但下个月又启程,经由纽约、多伦多来到了严冬中的加拿大中西部,要在这里生活一个月,目的是做一次不同寻常的调研。
12月底
毛姆结束加拿大的生活,回到纽约。
1913年
11月15日
毛姆抵达纽约,监督话剧《应许之地》的制作。
11月
《应许之地》
《应许之地》于华盛顿首演。12月25日登上纽约舞台,次年2月于伦敦上演。
12月
毛姆赶赴芝加哥,向苏求婚。但被拒绝了。
实际上,早在12月13日,苏就在芝加哥结婚了,距离她拒绝毛姆的求婚还不到两星期;当时,毛姆正在纽约。
1914年
1月初
毛姆回国。
2月26日
《应许之地》
《应许之地》伦敦首场于约克公爵剧院上演。
4月
西莉·维尔康夫人邀请毛姆去比亚里茨;随后与毛姆单独开车去西班牙。随后不久,西莉流产了。
7月
毛姆离开伦敦,要跟杰拉德·凯利到卡普里岛住一个月。
8月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西莉发来电报,说自己即将抵达卡普里岛。
10月
毛姆申请参加红十字会去前线,获批。
1914年10月抵达布伦后不久,毛姆所在的救护队就与一队美国红十字会志愿者汇合,后者中有一位二十二岁的小伙子,名叫杰拉德·弗雷德里克·哈克斯顿。杰拉德1914年之前的经历和境遇留下的记录很少,毛姆也小心翼翼地尽可能掩盖或销毁了之后两人关系的痕迹。但我们可以肯定,这段关系是毛姆一生里最重要的关系。
毛姆和西莉面谈。谈话期间,西莉告诉他自己又怀孕了。毛姆惊骇不已,坚信这又是西莉给自己下的套。他愤怒而沮丧,气得无法掩饰自己的情绪。
10月19日
毛姆在布伦登陆,向巴黎酒店的红十字会总部报道。
11月底
毛姆给怀孕三个月的西莉写信,请她认真考虑要孩子的事,因为现在并非产子的好时机。“她对我的信置之不理,”他不悦地记录道,“铁了心要把孩子生下来。”
毛姆做出了一个不情愿的决定:回国。他的心情很沉重,一方面是他再也不想跟西莉和她的事情有瓜葛了——但更重要的是,他最近遇到了一个男人,在未来的三十年里,此人将成为毛姆生活的中心。
1915年
这一年,毛姆与西莉的事情发展到了紧要关头:西莉收到了来自韦尔康律师的信,信中说韦尔康要求离婚,并将毛姆列为通奸者。西莉觉得这样再好不过。她特别想摆脱韦尔康,而且个性强硬的她根本不在乎离婚会有损名誉,只要离婚后能再婚就行。不过,毛姆闻讯如遭五雷轰顶。
1月初
西莉把毛姆从救护队叫回英国。两人在多佛尔见面,然后乘火车去了中立国意大利的罗马,毛姆决定西莉可以把孩子生下来,“谁都不会知道”。两人住进了平乔公园附近的一间公寓,等待分娩日。
3月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在纽约首演。
5月6日
经过两天的分娩,西莉(登记名为“威尔斯夫人”)经剖宫产诞下一名女婴,起名为伊丽莎白·玛丽,通称“丽莎”,得名自父亲的第一部小说《兰贝斯的丽莎》。几天之后,医生通知西莉,说她之后再也不能怀孕了。
6月9日
毛姆、西莉、西莉的母亲巴纳多夫人,以及刚出生的丽沙,一行四人回到伦敦。毛姆回了切斯菲尔德街的家里,西莉、贝格姆和刚出生的丽莎住在附近的一家酒店,因为约克排屋的房子已经租给别人了。
8月12日
《人生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美版由杜兰出版社推出,英版于前一日由海涅曼出版。
10月
西莉安排毛姆、西莉的一位女性朋友、这位女性朋友的情夫沃林格和西莉四人一起吃了顿晚饭。沃林格是英国在德国和瑞士两国的一个情报网的负责人,席间对毛姆留下了深刻印象,就给了他一个驻日内瓦的岗位,年底赴任。
11月
毛姆启程前往瑞士,执行英国情报部的工作,直到1916年5月。
《卡洛琳》
在瑞士期间,毛姆创作了《卡洛琳》。
1916年
2月8日
《卡洛琳》
《卡洛琳》首演。
2月14日
西莉、沃尔康离婚案开庭。被告和通奸者此前都回到了伦敦。
案件宣判后,毛姆几乎马上就回了瑞士日内瓦。西莉则先去一家诊所休养数日,然后前往巴黎。她准备接下来十二个月都住在那里。
8月30日
韦尔康拿到了最终的离婚判决书,从此毛姆与西莉结合再无法律障碍。
10月
毛姆乘船前往纽约,一方面是监督排演,另一方面是办理制作权移交。
随后,毛姆和杰拉德·哈克斯顿一起前往南太平洋。
11月14日
毛姆和杰拉德·哈克斯顿抵达檀香山。毛姆一路上记录了不少笔记,写了不少短篇小说。
1917年
2月11日
毛姆和杰拉德终于抵达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塔希提岛,毛姆早就想来这里,迫不及待地要一睹大画家保罗·高更十五年前描绘的地方。
3月
《比我们高贵的人》
在纽约首演。
3月26日下午三时
与杰拉德结束了六个月的共处时光后,毛姆就要回纽约和西莉那里了。他先前承诺要娶她,现在必须履行诺言。
毛姆和西莉两人在新泽西州的一名法官面前举行了仪式。两人说完了简短的誓言,毛姆对新娘厌恶到了极点,看都不想看她一眼。
4月8日
美国参战后两天,毛姆与杰拉德离开塔希提。
6月
毛姆和西莉两人都在纽约市内,毛姆基本都在忙剧院那边的事。接着,新婚夫妇带着两岁大的丽莎和一名保姆到长岛的东汉普顿海滩度假。
7月初
毛姆在纽约接到了一通意外的电话,是家里的朋友威廉·怀斯曼打来的,问他是否有意讨论某些可能的与战争有关的工作:怀斯曼需要一名特使奔赴彼得格勒,与克伦斯基总理及其同僚会谈,进行秘密宣传,并定期报告动荡的俄国政局。经过四十八小时的思考,毛姆接受了怀斯曼的提议。
威廉·怀斯曼上校三十出头,是英国一名准男爵,曼斯菲尔德·嘉明将他招进了特勤处美国分部。
7月28日
毛姆动身前往旧金山,然后上船。轮船从加州驶往日本横滨,这是毛姆第一次来到远东;在之后的岁月里,远东一直让他着迷。
8月底
毛姆抵达彼得格勒,在一片混乱中开始了秘密工作。
10月22日
到了10月中旬,所有人都明白布尔什维克即将掌权。怀斯曼意识到毛姆是一位出名的“反动帝国主义特务”,于是决定将他召回。克伦斯基得知毛姆马上要离开时,便把他叫到冬宫,请他给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带一个口信。见完克伦斯基,毛姆马上给伦敦发送密电,很快收到回复,内容是:为彻底保密起见,一艘驱逐舰将被派往挪威的克里斯蒂安尼亚(今奥斯陆)接他回国。
当晚,毛姆从芬兰车站乘火车离开彼得格勒,踏上归国之路的第一程。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孟什维克的首脑。孟什维克和布尔什维克的后续,大家都知道了。
11月17日
毛姆抵达伦敦后马上给唐宁街10号打了个电话,与首相次日约见。
11月20日
毛姆就俄国之行作报告。报告会的地点是《泰晤士报》主编室,由司法大臣鲁弗斯·伊萨克主持,与会人员包括:英国军事情报机关首长乔治·麦克唐纳少将爵士、负责与大国联络的威尔逊总统秘书戈登·奥金克洛斯、E. M. 豪斯上校和刚从美国回来的威廉·怀斯曼。
毛姆因自己的努力付诸东流而郁闷,回顾往事,他将俄国之行称为“彻底的失败”,他写道:“在我看来,假如早派我去六个月时间,成功的希望是不小的。”
11月底
报告会之后,毛姆听从专家的建议,前往苏格兰北部的一处疗养院。他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才痊愈;毫无疑问,他开始治疗的时间恰好及时。
毛姆在班科里住了一年多,刚来的几周几乎下不了床,结核病当初夺走了他母亲的生命,如今又降临到他身上。但是,他的状况渐有好转,不久便开始享受平静的卧病生活
1918年
这年春季,毛姆和西莉、丽莎一家三口在乡间的查尔斯山庄园住了一段时间。
1月26日
《农舍之恋》
毛姆新剧《农舍之恋》于环球剧院上演。
5月
《月亮与六便士》
5月至8月,写作《月亮与六便士》。
8月底
离开欣德黑德之后,毛姆夫妇在切斯菲尔德街住了两个月。
11月
毛姆返回迪河诺德拉继续接受治疗。
1919年
《忠诚的妻子》
创作《忠诚的妻子》。
2月
《凯撒的妻子》
《恺撒的妻子》进入彩排阶段。毛姆已经回到伦敦,可以参加了。
3月27日
《凯撒的妻子》
《凯撒的妻子》于皇家大剧院首演。《凯撒的妻子》首演后不久,毛姆再次病倒。
4月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出版。毛姆随后动身前往卡普里岛。
5月
毛姆身体痊愈,从卡普里岛回到伦敦。在梅费尔的切斯菲尔德街寓所,毛姆的婚后生活正式开始了。
毛姆夫妇在公开场合表现得琴瑟和谐,私下里却不全是风平浪静。
8月
《美丽的家园》
《美丽的家园》伦敦纽约两地首演。
首演之后,毛姆从利物浦出发,第一站是纽约,然后乘火车横跨美国,途中在芝加哥接上杰拉德,抵达西海岸后坐船到香港,相继去上海和北京,最后向北去奉天,接着取道日本和苏伊士运河回国。
1920年
结婚才刚刚三年,毛姆就给西莉写了一封信,以坦率而近乎残忍的笔调表达了自己结婚时的态度:
我感觉自己先前被置于一种我绝对预料不到的处境中。我知道我让自己出了丑,但我同样认为,这是别人让我出的丑……我之所以娶你,是因为我愿意为自己的愚蠢和自私付出代价。我之所以娶你,是因为我觉得这对你的快乐和伊丽莎白的幸福是最好的。但是,我不是因为爱你而娶你,你太明白这一点了。
——我想是在远东之旅的旅途中写的。
《上山的路》
写作《上山的路》,未发表。
4月18日
毛姆结束远东之旅归国,行李箱装满了各种宝贝。
8月9日
《未知》
毛姆从中国归来四个月后,他的新剧《未知》在奥德维奇剧院上演。
11月
毛姆尽职地扮演了一整个夏天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但现在他又打算逃离了。他与西莉的关系已经恶劣到了极点,必须严肃地给未来做个决断。两人势同水火,完全不幸福。
发生争执两周后,毛姆把要点写了下来,直截了当对西莉说:“我们眼前只有两条路,要么你接受我当初提出的要求,就是自由,出门也好,回家也好,长也好,短也好,常出去也好,不常出去也好,你都不准干涉,不准跟我闹,让我平静地生活;要么就分居……”他又说:“我没怎么提伊丽莎白的事,但你知道我一直挂念着她……为了她好,也为了你和我,我希望一家人继续住在一块,前提是你愿意让步。” 西莉别无选择,不管多么讨厌这些条件,她只得答应。当然,她有足够的时间去琢磨,因为她的丈夫刚下完最后通牒就又出国了,这一次足足走了一年多。
毛姆与杰拉德·哈克斯顿抵达好莱坞,马上就发现自己成了团队的一员,不得不听导演、制片人、其他作家乃至演员说话。
新年前夜
这个“新年前夜”,应该是1920年年底、1921年新年到来之前。
诺布鲁克带哈克斯顿和毛姆去了一家声名狼藉的舞厅,名叫“梦想王国”。他们在那里欣赏了黑人爵士乐队的演出,还用茶杯喝非法酿造的威士忌。
1921年
毛姆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讲到:“电影编剧的手法和舞台剧、小说都不同,是一门介于两者之间的……独立的技艺,自有其规范、局限和意义。”讽刺的是,尽管毛姆从未掌握这门技艺,他却成了作品被翻拍为电影数目最多的英语作家之一。
《颤动的叶子》
出版单行本。
2月
毛姆与杰拉德·哈克斯顿离开洛杉矶,先去了趟旧金山,到金融家伯特·阿兰森家里住了几日。
通过亲自打理毛姆的财产,伯特·阿兰森与毛姆的友谊达到了若非如此不可能达到的深度与程度。阿兰森是少数毛姆完全信任的人之一,而毛姆对他的感激和倚赖从未有过动摇。毛姆前往远东期间到阿兰森家住了几日,再度启程时对他说道:“你是一个特别好的朋友。”过了将近三十年,这份情谊依然未变。
2月21日
毛姆和杰拉德上船,经檀香山和澳大利亚前往目的地新加坡。3月底抵达目的地。这次远东之旅为期六个月。
3月
毛姆与哈克斯顿抵达新加坡。毛姆第一次吸鸦片就是在新加坡。
从新加坡出发,毛姆和哈克斯顿探索了整个马来半岛,有时住在酒店和度假村,有时住在专员或区长家中,有时住在条件差一些的偏远分署或橡胶种植园里。
3月3日
《圆圈》
《圆圈》搬上秣市剧院,连续上演近六个月,大获成功;9月登陆纽约,每周进账20000美元,还有多位重量级评论家大加褒奖。
8月初
经历一次死里逃生后,两人从新加坡再次启程,这一次去的是爪哇,原本计划待几周之后就踏上回国的漫漫长路。但是,几周变成了几个月。
1922年
《在中国屏风上》
《在中国屏风上》面世,毛姆按照惯例在扉页写上了“献给西莉”字样
西莉找到事情做了。1922年,凭着借来的400英镑,“西莉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公司地址是贝克街85号(再走两步就到221b了!),店里的第一批货品都是从摄政公园的房子里搬来的。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西莉·毛姆成了高雅现代风格的代名词。她的艺术品味和时尚感对英美两国的室内装饰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月
毛姆的老友相聚于温德海姆,只有一个重要的人缺席:杰拉德·凯利。
9月2日
《苏伊士以东》
《苏伊士以东》于伦敦英皇剧院上演,巴希尔·迪恩执导,巴希尔·拉斯波恩和麦琪·阿尔巴内西主演;纽约几乎同步上演。
毛姆此时已在千里之外,再次踏上东方旅程,这一次的目的地是英属缅甸。
1923年
毛姆从远东回到英国时五十岁了,有钱又有名,外表自信沉着。
5月
毛姆回到伦敦,努力工作,并再次搬家。
《比我们高贵的人》
毛姆在伦敦的其中一件工作就是监督《比我们高贵的人》排演。
9月12日
《比我们高贵的人》
《比我们高贵的人》登上舞台。
9月底
毛姆再次离开伦敦,和哈克斯顿一起前往美国。
11月3日
《骆驼背》
《骆驼背》于范德比尔特剧院上演。
12月底
毛姆和哈克斯顿回到欧洲。毛姆先陪杰拉德在巴黎待了几天,参加了一场狂热的跨年聚会,第二天早晨五点才爬回家里。
《面纱》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毛姆都在伦敦度过,主要任务是写作预计次年春季出版的长篇小说《面纱》。
1924年
《信》
《信》发表于《赫斯特国际》杂志。
《公主与夜莺》
《公主与夜莺》出版。
9月
满怀期待的毛姆和哈克斯顿再次横渡大西洋,前往中美洲寻找新素材。在新奥尔良稍事停留后,毛姆和哈克斯顿便进入了墨西哥。
11月
毛姆去尤卡坦之前回墨西哥城小住几日,总算与D.H.劳伦斯见了面。
墨西哥之旅接下来是尤卡坦、古巴(“跟大西洋城似的)、牙买加、英属洪都拉斯(他们在这里骑着骡子进入丛林探险)、危地马拉。两人从危地马拉城坐船去了印度支那的顺化,经西贡乘坐法国邮船公司的客轮前往马赛。
1925年
年逾五十的毛姆发现“戏剧正处于一种不安分的状态”,他想要通过观看德法新锐剧作家的作品来探究这种状态,“好明白他们的目标何在”。
毛姆夫妻间兼有战争与和平。与往常一样,夫妇俩表面和谐,看不出破绽。宾客离开后,争执就开始了。
这一年骗保未遂和婚内出轨两件大事是毛姆家的两件大事。毛姆发现妻子不忠的时间点恰好紧跟着项链风波,他不由得浮想联翩。他在作品中三次将项链设定为放荡和背叛的象征,不过都是将玉项链改成了珍珠项链。
《全懂先生》
1925年刊载于《大都会》杂志的短篇小说。
3月底
《面纱》
毛姆回到伦敦,正好赶上《面纱》出版。
丈夫出国的六个月里,西莉的事业日渐发达,于是将西莉有限公司从贝克街搬到了时尚社区梅费尔,杜克街87号,位于格罗夫纳广场的一角。
8月的第二周
毛姆、哈克斯顿、西莉到她在勒图凯的房子里同住一个星期,以期在离婚和达成某种善意的妥协之间做出决定。
丽莎是这次重要见面的无声见证人。她后来回忆道,那次经历“从一开始就是灾难。我永远忘不了那几天的可怕氛围……西莉跟我父亲没有一个方面合得来,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勒图凯就是走向终结的起点”。
10月
毛姆和哈克斯顿在重访远东的路上了。临行前,毛姆给约翰·艾灵汉姆·布鲁克斯写信称,“我要出发了,心情实在激动,脑子里别无他事”。
11月初
毛姆和哈克斯顿抵达新加坡,三周后再次出发,先后去了曼谷、婆罗洲和文莱。
1926年
《木麻黄树》
《木麻黄树》出版。
1月19日
两人抵达亚庇。
1月23日
两人乘坐‘达福尔’号前往山打根,又经马尼拉至香港。
3月
毛姆回到欧洲。由于西莉把他们的房子租出去了,毛姆一度有家难回,于是在哈克斯顿的陪同下去普罗旺斯地区艾克斯疗养。
5月3日
毛姆抵达伦敦,恰好赶上持续十天的总罢工刚刚开始。
十天后,夫妻俩开始了诚恳的商谈,似乎终于要达成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了:变卖布莱恩斯通广场的房产,所得款项供西莉购置自住房产;毛姆则定居国外,另觅住处——也就是玛莱斯科别墅。
8月
毛姆回到伦敦。
9月
毛姆飞往美国,准备出席《忠诚的妻子》首演。
11月11日
《忠诚的妻子》
《忠诚的妻子》正式在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市首演。
1927年
2月24日
《信》
《信》改编为话剧,正式开演。
4月6日
《忠诚的妻子》
《忠诚的妻子》在伦敦上演。
9月
这个夏天是毛姆第一次完整地在玛莱斯科别墅度夏。毛姆度过了一个忙碌的社交季。
1928年
这年秋天,西莉于尼斯起诉离婚。
同年,富有的收藏家罗伯特·特里顿在乔治街的一所安全屋里举办了一场“雄鹿聚会”。毛姆在那里结识了一位对他今后的人生至关重要的青年:艾伦·塞尔。当晚,两人在夸力诺餐厅吃饭;用艾伦的话说,那一晚“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轨迹”,他们不仅成了情人(“威利是我的情人里面最棒的一位”),一段对两人至关重要、持续了将近四十年的关系在那一夜也开始了。
艾伦·塞尔后来接替杰拉德成为毛姆的秘书和“伴侣”。但是对毛姆的家人心怀怨恨、口是心非,对毛姆似乎也是“厚厚的脸皮下藏着更复杂的心”。在毛姆最后的时光里,艾伦导演了一出大戏,搅得毛姆家里天翻地覆。
《英国特工阿申登》
《英国特工阿申登》出版。
1月
《寻欢作乐》
毛姆动笔写《寻欢作乐》。
11月19日
《圣火》
迈斯莫尔·肯达尔、吉尔伯特·米勒联袂制作的《圣火》登陆纽约。
1929年
《吃忘忧果的人》
1929年布鲁克斯逝世于卡普里岛,毛姆随后以布鲁克斯及其卡普里岁月为原型写了一篇故事,题目叫《吃忘忧果的人》。
2月8日
《圣火》
《圣火》在伦敦首演。
5月11日
离婚获得批准,理由是“性格不合”,没有引起公众关注。
“我现在只需要一次性给她12000英镑,然后每个季度给她600英镑(所得税后),直到她再婚为止。”
但西莉并没有再婚,直到去世的那一天在经济上都依靠前夫。
5月30日
《寻欢作乐》
长篇小说《寻欢作乐》基本完成。
10月25日
史称“黑色星期四”,美国股票市场崩盘,这标志着令数百万人生计无着的大萧条开始。
经济萧条对西莉扩张中的商业版图造成了沉重打击。但是,毛姆的投资有伯特·阿兰森精心照管,损失相对比较小。
1930年
《客厅里的绅士》
《客厅里的绅士》出版。
3月底
《养家糊口的人》
毛姆交出了新剧《养家糊口的人》的剧本。
9月29日
《寻欢作乐》
《寻欢作乐》出版。四天后推出美版。
9月30日
《养家糊口的人》
《养家糊口的人》于沃德威尔剧院首演。
1931年
毛姆送了十六岁的丽莎一辆轿车,这让她特别激动,因为汽车让她平生第一次有机会脱离母亲的掌握。
这段时间前后,丽莎发现了毛姆是个同性恋,她之前对此一无所知。
夏天
《面纱》
毛姆与美国剧作家巴特莱特·科马克合作,为格拉蒂丝·库珀将《面纱》改编为剧本。
9月19日
《面纱》
《面纱》改编为话剧后,在伦敦首演。
10月左右
《用第一人称单数写作的六个故事》
《用第一人称单数写作的六个故事》出版。
之后两年里,毛姆推出作品的节奏一直很快。
11月底
《服役的酬劳》
1931年11月底,毛姆从伦敦回到南法,立即动笔写下一部作品——应该是指《服役的酬劳》,这部作品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巨大的关注。
1932年
11月1日
《服役的酬劳》
《服役的酬劳》首演。
《偏僻的角落》
当月,《偏僻的角落》出版。
1933年
《阿金》
《阿金》(Ah King)出版。
9月14日
《谢佩》
《谢佩》于温德海姆剧院开演。
经过了连续三十余年的现象级成功,写出了二十七部原创剧本和三部改编剧本之后,毛姆舒叹一声,从此封笔,彻底结束了剧作生涯。
1934年
《人生的枷锁》
《人生的枷锁》翻拍为电影
2月
毛姆与杰拉德坐上比邻牌轿车,开启了为期六周,途径巴塞罗那、格拉纳达、马拉加、塞维利亚、科尔多瓦、托雷多和马德里的西班牙环游之旅。
8月
毛姆在萨尔茨堡度假。
1935年
《西班牙主题变奏》
1934年西班牙旅行的成果。1935年出版。
7月
因为杰拉德·哈克斯顿酗酒、震颤性谵妄等问题,毛姆陷入了深度抑郁。
11月3日
毛姆和杰拉德乘坐“欧罗巴”号驶往纽约,然后前往中美洲加勒比海上的西印度群岛。
1936年
《四海为家之人》
《四海为家之人》出版。
4月
月初,毛姆和杰拉德结束中美洲之旅,从纽约上船返欧,于4月10日抵达伦敦。
当月,毛姆和西莉的女儿,丽莎,与文森特·帕拉维奇尼订婚。
7月20日
丽莎与文森特举办婚礼。
婚礼后,毛姆把玛莱斯科别墅借给帕拉维奇尼小两口度蜜月,这是丽莎第一次去那里。毛姆和哈克斯顿则搬了出去,给“小家伙们”一点自己的空间。
9月初
《剧院风云》
毛姆去巴德加斯坦因、萨尔茨堡、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玩了一圈,九月初回到玛莱斯科别墅,密集工作了不长的时间后(首先是《剧院风云》的收尾工作),于十月再次去往伦敦。
10月初
毛姆再次前往伦敦处理工作。
10月13日
毛姆在萨伏伊酒店参加了由笔会组织的H. G. 威尔斯七十寿宴。
10月底
毛姆参加了新丧偶的西比尔·科尔法克斯举办的一次晚宴,这是西比尔搬出阿盖尔大宅前办的最后一场宴会。
12月11日
毛姆与艾迪·马什、奥斯伯特·西特维尔和格雷厄姆·格林在克拉里奇餐厅公共休息室的角落里收听了爱德华六世的退位广播,收音机是找服务员借来的。
毛姆和辛普森夫人很熟,也很同情她。
1937年
《行者图书馆》
《行者图书馆》出版。
3月
《剧院风云》
《剧院风云》出版。
夏天
当年夏天,毛姆不在家中待客的时候出了几次国——除了经常去的慕尼黑、萨尔茨堡和巴德加斯坦因以外,他还跟彼得·斯特恩去了一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颇感失望。
6月
毛姆再次准备前往远东旅行。这一次是去印度,预计当年年底出发,次年春季返回。
毛姆感兴趣的不是复杂的政治形势,他这一次也不是为了发掘素材;印度之行的主要目标是探究印度教与印度哲学,面见宗教领袖与灵修导师,通过一手资料来学习一个他怀有浓厚兴趣的主题,一个将成为他的一部长篇小说之基础的主题。
《刀锋》
去印度之前,毛姆决心完成一本对自己有很大意义的书。这是一本带有回忆录性质的著作,他断断续续地写了有一段时间了。这本书就是《刀锋》。
1938年
1月
月初,毛姆抵达孟买。
《总结》
《总结》出版。两个月后,美版面世。
3月31日
毛姆和杰拉德从德里回到孟买,搭上了前往那不勒斯的班轮。
5月
毛姆终于结束印度之旅,取到意大利,回到了玛莱斯科别墅,准备享受另一个美好平静的里维埃拉夏日。
9月下旬
纳粹军队集结于捷克边境时,毛姆离开蓝色海岸前往伦敦。在巴黎以南的欧塞尔附近发生了车祸,毛姆不仅遍体鳞伤,还摔断了一根肋骨。他坚决不进疗养院,要人把他送进巴黎的一家宾馆,名叫“巴黎与舒瓦瑟尔酒店”,酒店的人认识他,艾伦也过来照顾他。两周后,他身体恢复到了可以继续上路的程度,并于10月初抵达伦敦。
11月1日
毛姆感觉身体好得差不多了,可以去参加西比尔·科尔法克斯家举办的晚宴,当晚的其他客人有马克斯·比尔博姆、弗吉尼亚·伍尔夫和才华横溢的青年小说家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
1939年
2月
《圣诞假日》
《圣诞假日》出版,(该书的美版于10月面世)。当时,毛姆正在美国出差。
8月
毛姆荣升荣誉军团勋章高等骑士勋位。
8月底
欧洲局势急转直下,法国要求所有私人游艇立即离开自由城海港。毛姆决定将“萨拉”号开到西边的卡西斯。
9月
到卡西斯约一个月后,毛姆和杰拉德终于决定离开,将船抛在邦多勒,无视不久前发布的严禁省间人员流动的法令。两人大大方方地上了一辆出租车,告诉惊讶的司机开回弗尔拉角。神奇的是,这次旅途竟然没遇到磕绊。
10月
毛姆接受了英国情报部门的任务,考察了不少法国军事设施和战备情况,并写了不少宣传文章。
12月
圣诞节前夕,毛姆完成考察,回到玛莱斯科别墅撰写文章。
1940年
《书与你》
《换汤不换药》
在春季的三个月里,毛姆基本上是在无所事事地浪费时间,没有为情报部做任何事情。不过,在此期间他出版了《书与你》和《换汤不换药》。
《战时法国》
《战时法国》出版。
5月初
毛姆回到南法。此时距离德国侵入低地国家还有不到一周时间。
6月22日
德军占领巴黎后;毛姆于半夜逃离里维埃拉,来到戛纳。几经辗转,于7月8日抵达利物浦,当晚乘火车回到伦敦。
9月底
毛姆离开伦敦,前往美国,准备做一些外交宣传,以帮助英国获得美国的支持。
10月7日
毛姆终于抵达纽约,开始演讲、宣传。
12月
毛姆与杰拉德一起前往芝加哥,继续演讲、宣传。
1941年
3月初
《黎明之前》
毛姆返回纽约,着手电影剧本《黎明之前》——实际上此时他已完成了前三十页。
3月15日
丽莎生下女儿卡米拉。
4月初
《剧院风云》
毛姆前往华盛顿观看《剧院风云》话剧版首演。
《情迷佛罗伦萨》
同月,以佛罗伦萨为背景的中篇小说《情迷佛罗伦萨》由道布尔戴出版。
5月底
《黎明之前》
《黎明之前》完稿。
之后,丽莎一家以及西莉都来到了美国。
9月中旬
丽莎和孩子们离开加州,回到纽约。一周之后,毛姆与哈克斯顿也离开了好莱坞。
12月7日
日军轰炸珍珠港,美国加入了战争。毛姆自以为使命完成,可以专心创作三年多来萦绕脑海的小说了。但他想错了。让他气馁的是,他还是经常被叫去执行任务,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被绑去给美国办事”。
此时毛姆已回到美国南方。大战接下来的岁月里,毛姆安家在南卡罗来纳的耶马西。期间也在美国各地演讲,做政治宣传。
1943年
《W. 萨默塞特·毛姆版现代英美文学导论》
《W. 萨默塞特·毛姆版现代英美文学导论》出版。
5月初
《刀锋》
完成《刀锋》初稿。
1944年
1月25日
毛姆一个人平静地度过了自己的七十岁生日。
4月18日
《刀锋》
《刀锋》出版。当时毛姆正在纽约。
10月初
毛姆带着病重的杰拉德四处求医。10月初在曼哈顿。
11月7日
杰拉德·哈克斯顿去世,享年52岁。11月9日举办葬礼。
杰拉德的死对毛姆是个巨大的打击。他去世后的几个月里,毛姆陷入了深刻的、无从克服的悲痛之中。
圣诞节前夕
毛姆的侄子罗宾抵达美国,与叔叔互相扶持,在邦尼府度过了有些喧闹的圣诞季庆祝活动。毛姆很高兴能见到心爱的侄子,而罗宾自北非负伤以来身体一直不好,很高兴能有这次休养的机会。
毛姆准备再写四部长篇小说便封笔。第一部是《刀锋》,接下来是两部历史小说,最后一部的主题是伯蒙塞的工人阶级家庭,回到了五十年前他从《兰贝斯的丽莎》迈出的起点。
1945年
2月
《过去与现在》
“最后两部历史小说”之一《过去与现在》完稿。
5月8日
欧洲胜利日,欧洲的战争在这一天宣告结束。
1946年
《过去与现在》
《过去与现在》出版。
3月底
艾伦·塞尔接替杰拉德成为毛姆的秘书。毛姆与他前往纽约,接着去华盛顿住了几天。
4月20日
《人生的枷锁》
毛姆向美国国会图书馆捐赠了《人生的枷锁》的手稿。
5月29日
毛姆与艾伦终于从纽约启航,并于6月的第二周抵达马赛。随后着手修复别墅。
令毛姆特别感激的是,当年的仆人大部分都回归了:安妮特在战争期间一直留在别墅里,男管家厄内斯特带着妻子和两名年幼的孩子从瑞士回来了,还有司机让和园丁路易。“我以前的仆人们回来了,他们似乎和我一样高兴……哎呀,你真是想不到这里有多开心,有大海,有蓝天,[工人白天干完活以后]很安静,有鲜花,还有整体那种感觉。”
6月
毛姆与艾伦于6月的第二周抵达马赛。
9月
毛姆抵达伦敦,一家都在战争中幸免于难。罗宾的身体好了许多,F. H. 看得出上年纪了,但尖酸刻薄不减当年。前一年工党大获全胜以来,F. H. 与毛姆发生过多次尖锐的对话,哥哥是坚定的托利党人,激烈反对弟弟的社会主义观点。丽莎与文森特团圆了,文森特以上校军衔退伍,并因在北非作战勇猛而荣获杰出服务勋章。但是,多年分离之后的夫妻关系变得紧张,两人已经决定离婚了。西莉患上了肺结核,前往瑞士一家疗养院。
圣诞节
玛莱斯科别墅几乎已经回到了战争爆发前的奢华。
年底
《卡塔丽娜》
毛姆从伦敦回到弗尔拉角时,他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同年年初动笔的《卡塔丽娜》。
1947年
战后不久,毛姆终于敲定了设立文学奖的相关事宜,这个奖项的想法最早是他二十五年前在爪哇岛旅行时萌生的。
毛姆文学奖奖金为500英镑,由作家协会管理,每年颁发给一部由35岁以下的英国属民创作的小说、非虚构作品或诗歌,奖金将用于资助作者旅行。
1947年,第一届毛姆文学奖揭晓,得主是A. L. 巴克的短篇小说集《无辜者》。
《环境的产物》
当年,出版短篇小说集《环境的产物》。
1948年
毛姆给J. B. 普里斯特利写信说,“英国是唯一一个没有国家大剧院的欧洲国家,我觉得这实在是可耻。”次年,国会终于通过《国家大剧院法案》,毛姆对此深表赞许,于是将自己的八十部戏剧主题画作都捐给了受托机构。
《卡塔丽娜》
《巨匠与杰作》
当年,《卡塔丽娜》、《巨匠与杰作》出版。
《生活的真相》
《异邦谷田》
《风筝》
《上校夫人》
他的四部小说被拍成了电影,分别是《生活的真相》《异邦谷田》《风筝》和《上校夫人》。
“四部曲”大获成功,之后又拍了《三重奏》(改编自《教堂司事》《全懂先生》《疗养院》)和《返场作》(改编自《蚂蚁和蚱蜢》《冬季游轮》《舞男舞女》)。
7月
丽莎再婚了。她嫁给了林利思戈侯爵的幼子,保守党国会议员约翰·霍普勋爵。1938年,时任印度总督的林利思戈慢待过毛姆,拒不接待杰拉德·哈克斯顿。毛姆从来没有忘记,也没有原谅这次龃龉,因此从一开始就不喜欢约翰·霍普。
1949年
《作家笔记》
《作家笔记》出版。
这年去了一次美国。
1950年
《三重奏》
改编自《教堂司事》《全懂先生》《疗养院》。
毛姆因《三重奏》在CBS电视台开播而前往美国,其间出席了由将他选为荣誉会员的美国艺术与文学协会、皮尔庞特·摩根图书馆、华盛顿国会图书馆等机构为他举办的晚宴。
当年,毛姆和艾伦去了摩洛哥旅行。
《史蒂芬·凯里的艺术气质》
毛姆去了一次美国,以便将《史蒂芬·凯里的艺术气质》手稿捐赠给美国国会图书馆。
1951年
《吉卜林文选》
《吉卜林文选》出版。
《作家的视角》
1951年出版。
1952年
《随性而至》
《随性而至》出版。
1953年
毛姆和艾伦去了希腊和土耳其。
1954年
应温斯顿·丘吉尔之请,英国女王授予毛姆“荣誉侍从”之位,并在白金汉宫的私人会客室接见了他。
从这一年起,女儿丽莎成了玛莱斯科别墅业主公司的控股股东,该公司的成立目的就是规避遗产税。此外,毛姆把别墅里的东西、他的钱和版税也交给丽莎及其子女。
1月
刚过八十岁生日的毛姆前往瑞士,在保罗·聂汉斯医生的诊所里住了十天。
1955年
7月25日
西莉因支气管炎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毛姆是通过心碎的丽莎发来的电报得知噩耗的。“我要是假装对西莉的死深切哀悼,那就太虚伪了……”他告诉芭芭拉·拜克,“她从一开始就摆我一道,总是让我如同生活在地狱中。”事实上,他感受到的最强烈情绪是松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供养离婚将近三十年的前妻了。
1956年
雷尼尔领主与格蕾丝·凯利在蒙特卡洛举办的婚礼上,萨默塞特·毛姆是曝光度最高的嘉宾之一;在《生活》杂志对婚礼的报道中,毛姆的照片是尺寸最大的配图之一。
毛姆和艾伦去了埃及,并在那里受到阿迦汗的盛情款待。
1958年
《观点》
《观点》出版。
八十四岁的毛姆又去了一趟聂汉斯的诊所。
3月23日
哥哥F. H. 中风后于卡多根广场的家中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6月
毛姆在体育俱乐部参加了一场由弗兰克·辛纳屈献唱、诺埃尔·科沃德主持的舞会晚宴。
1959年
八十五岁高龄的毛姆再次前往远东,旅程的终点是日本,受到日本国民的热烈欢迎,途中去了许多当年停靠过的港口,有新加坡、西贡、马尼拉和香港。
1961年
毛姆当选为皇家文学学会院士,当年的院士还有丘吉尔、E. M. 福斯特、约翰·马斯菲尔德和历史学家乔治·麦考莱·特里维廉。
8月
丽莎例行去玛莱斯科别墅时,她和毛姆达成了友好共识。她回家后像往常一样给父亲写了一封感谢信,并重申她同意将自己的画和父亲的画一起卖掉。
10月
毛姆照常来到伦敦,丽莎给多切斯特宾馆客房打电话,要安排跟父亲见面。但是艾伦从中作梗。
1962年
《纯属自娱》
1962年出版。
4月10日
毛姆部分藏画的拍卖会在苏富比拍卖行举行,总成交金额达592200英镑(合1466864美元)。
在艾伦的兴风作浪下,从拍卖会结束那一刻起,毛姆与丽莎关系彻底破裂、公开宣战,这件事为两人都带来了巨大的不幸。
由于毛姆定居法国,此案同时牵涉英法两国的法律,原、被告都需要各自请两个律师团。
7月3日
法国方面闭庭,判决丽莎胜诉,宣布没有证据表明约翰·霍普夫人不是萨默塞特·毛姆之女;按照英国法律,婚前生子在父母结婚后即具有合法地位,而根据法国法律,合法子女的继承权不得剥夺;收养艾伦·塞尔的事也就泡汤了。
在伦敦,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别墅和苏富比拍卖所得的归属权达成了庭外和解:毛姆同意将属于她那九幅画的拍卖所得的一半(229500英镑)付给丽莎,承担她的高昂诉讼费用,并丽莎保留玛莱斯科别墅的所有权。除此之外,之前本来要留给丽莎及其子女的别墅内物件、钱和版税得由毛姆自行另择继承人。
9月至10月
《回顾》
《回顾》连载于《星期日快报》。
10月
毛姆照常来到伦敦,前往加里克俱乐部。当他走进一楼吧台时,大家突然都不说话了;片刻之后,几名会员大摇大摆地走了出去。毛姆心痛欲绝。
12月
毛姆和艾伦两人回到玛莱斯科别墅,毛姆从此再没有回英国。
1963年
10月
毛姆下榻慕尼黑四季酒店期间发生了一起严重的事故,让艾伦发誓“除非带上男护工和贴身仆人,否则我再也不折腾了”。
1964年
去威尼斯的旅行也是一样灾难,“我们不得不提前两周回家。这件事终于让我明白,旅行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1月25日
毛姆九十岁生日那天有一张照片,他全身裹得严严实实,沿着天台颤颤巍巍地走路,身边是他心爱的腊肠犬乔治,它是弗雷尔夫妇送给他的礼物。
1965年
11月3日
丽莎来到玛莱斯科别墅。她已经四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
12月初
毛姆在地毯的一角绊倒,头摔破了,不久便患上肺炎。
12月16日清晨
毛姆去世,距离他的九十二岁生日还有不到一个月。
12月20日
遗体在马赛火化,现场只有艾伦一人。
12月22日
毛姆的骨灰下葬于坎特伯雷国王学院毛姆图书馆外,葬礼由校长和坎特伯雷大教堂教长主持,参加者有国王学院的学生和以丽莎夫妇及其四个子女为首的一小批哀悼者。
人物
这里只列出了《毛姆传》中的部分“主要”人物。所谓“主要”,只是我个人认为和毛姆关系密切、影响较大。至于是否真的如此,具体如何密切、有何影响,是否还有疏漏,容我打个广告,去读读《毛姆传》吧哈哈哈。
罗伯特·奥尔蒙·毛姆
毛姆的父亲。律师。1884年去世,当时毛姆10岁。
伊迪斯·玛丽·斯内尔
毛姆的母亲。1882年因肺结核去世,当时毛姆8岁。
亨利·毛姆
罗伯特·毛姆的弟弟。牧师。毛姆的叔叔。毛姆双亲去世后的监护人。
芭芭拉·索菲亚·冯·沙德林
亨利·毛姆的第一任妻子。毛姆的“苏菲婶婶”。
查尔斯·奥尔蒙·毛姆
大哥。昵称“查理”。
1935年1月,查尔斯的独子去世,年仅二十五岁;六个月后,查尔斯也走了,享年七十岁。
弗雷德里克·赫伯特·毛姆
二哥。昵称“弗雷迪”,常用缩写F.H。
1928年获封骑士,1935年被任命为上诉法院法官,加封为毛姆男爵。1938年被任命为大法官。1940年被封为子爵——这是一个世袭爵位。
尽管毛姆有社会主义思想,但他对兄长荣任一事还是很高兴,对官位带来的好处并非无动于衷。他很感激兄长为家族带来的声望,更对F. H. 纯粹凭个人努力达到如此崇高的地位深感钦佩。
1958年3月23日,F. H. 中风后于卡多根广场的家中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亨利·内维尔·毛姆
三哥。昵称“哈利”。
就审美和思想而言,他与毛姆有许多共同点:两人都羞涩,缺乏安全感,不善交际,都是性少数,都有志写作;但是,由于空间上的距离,而且真正的兄弟情谊从来没有机会在毛姆和他的哥哥之间形成,他们俩从来不是很亲近。
1904年7月,因感到人生彻底失败,亨利“在神志不清的状态下”自杀了。
埃塞尔文·西尔维娅·琼斯(Ethelwyn Sylvia Jones)
通常被称作“苏”,是个年轻女演员,剧作家亨利·亚瑟·琼斯的女儿。
1906年的一天下午,琼斯携女来到默顿坊,苏当时是一位二十三岁的迷人女士,皮肤透着淡金黄的色泽,一头金发高高盘起,蓝眼睛,体态丰腴性感。她首次登台是十四岁,扮演父亲剧作中的一个角色,之后辗转外地做实习演员,一直没有出名。她婚姻不幸,丈夫是加里克剧院亚瑟·鲍彻剧团的经理蒙塔古·勒沃,当时两人已经分居,苏正想到西区找一份活儿干。甜美动人的苏一下子就让毛姆着迷了。他写道:“在我见过的人里,她的微笑是最美丽的。”她的幽默感和直率谈吐同样令毛姆喜爱。她为人大度,心地柔软,咯咯笑的样子更是秀色可餐,性感得让人无力抗拒。调情交谈之间,苏同意和毛姆一起吃饭;这次约会很顺利,之后他们又在平价饭馆吃过几顿晚餐,接着毛姆就把她带回了蓓尔美尔街的单间公寓做爱。完事之后,毛姆叫了一辆马车陪她回家,途中苏问他觉得这段韵事会持续多久,他不无挑逗地答道:“六个礼拜吧。”实际上,毛姆已经深深爱上了苏,这段关系持续了将近八年。
晚年回顾往事的毛姆宣称,自己从来没有完全放下心防,从未全身心地爱一个人;然而,有迹象表明他的话并非完全属实,有一段时间,苏·琼斯曾将他精心树立的防御工事一扫而空。
沉醉于新恋情的毛姆前往巴黎找杰拉德·凯利,跟他说自己“不可救药地恋爱了”,想请他给苏画一幅像,成果就是1907年的全身像《穿白裙的勒沃夫人》。
毛姆认为是时候说了,便平静地开口道:“我是来向你求婚的。”[苏]愣了一下,在我看来是很长的时间。然后,她说道:“我不想嫁给你。”我吃了一惊……“你是认真的吗?”我问她。“是的。”“为什么呀?”我又问。“就是不想。”……我从口袋里掏出给她买的订婚戒指,递给她。“我给你买的。”她看了看戒指,说了句“很好看”……然后还给了我……“如果你是想跟我上床,那没问题,”她说,“但是,我不会嫁给你。”我摇着头说:“不,我不是。”我们无言地坐着。过了一会儿,我打破了沉默:“好,那看来没什么好说的了,对吧?”“是的。”我看得出来,她想要我离开。于是,我把戒指放回口袋,起身吻了她,祝她晚安。
苏因为怀孕被吓得结了婚,结果却是异位妊娠,之后再也没有产下孩子。由于两人的共同点很少,因此婚后生活并不快乐。苏中年发福,脸庞通红,演艺事业早已抛诸脑后。安格斯拈花惹草,她则染上了酒瘾,人生最大的乐趣只剩下养矮脚狄文梗。她于1948年去世,葬于爱尔兰的格莱纳姆,那里是她丈夫的老家。苏在事业上籍籍无名,要不是毛姆以她为原型塑造了他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寻欢作乐》中的罗茜,那么她大概早已被世人遗忘。
西莉
毛姆的妻子。本名格温多琳·莫德,成年后被叫作西莉。家里有六个孩子,她是老大(本来还有第七个,是一个男孩,在襁褓中夭折了)。
1913年与毛姆结识,1915年5月6日为毛姆生下女儿丽莎(此时她还没有离婚)。1916年2月,西莉和前夫离婚。1917年3月26日,两人在美国新泽西州结婚。1955年7月25日,西莉因支气管炎去世,享年七十六岁。
“我要是假装对西莉的死深切哀悼,那就太虚伪了,”他告诉芭芭拉·拜克,“她从一开始就摆我一道,总是让我如同生活在地狱中。”……他没参加西莉的葬礼,没去格罗夫纳教堂举行的追悼会,也没有出钱购买献给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西莉纪念雕像。
丽莎
毛姆和西莉的女儿。和父亲关系一直不算很好。在毛姆晚年,由于艾伦的挑唆,父女俩反目成仇、对簿公堂。直到四年后——也就是毛姆去世那年,丽莎才再次与毛姆见面。
罗宾
在F. H. 的孩子里面,毛姆最疼爱的是小侄子罗宾。罗宾出生于1916年,与姐姐们几乎差了一辈。毛姆一直想要个儿子,由于他与丽莎的紧张关系,毛姆本能的父爱主要体现在他对男性爱人的保护欲上,对象不仅是哈克斯顿和塞尔,还有贝弗利·尼克尔斯、格弗瑞·维恩这样的小伙子。现在,他又有了罗宾。毛姆对侄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父亲般的感情,但在这段感情里却有着强大的性因素,如果说是在潜意识层面的话。罗宾的处境里有太多引发毛姆同情的东西了:毛姆由罗宾在家中的地位想起了自己的不幸童年,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也很明白男孩与父亲之间的种种问题。F. H. 坚决要儿子读法学,当律师,可罗宾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作家,自然会去找叔叔寻求建议。此外,毛姆在另一个更敏感的话题上也能帮到罗宾。罗宾一直为自己的性取向而纠结,不顾一切地想说服自己是“正常”人,恐惧于坦白同性恋身份后父亲会做出的反应。
到了毛姆晚年,尤其是近乎神志不清的那几年,罗宾是少数几个经常去看望他的人。至于他是为了照顾毛姆,还是为了从毛姆口中套取“回忆录”,见仁见智吧。
沃尔特·阿德涅·佩恩
毛姆的第一位秘书,被毛姆称为“孤独青年时代的亲密伴侣”。
终其一生,毛姆与许多男性发生过深深依赖的亲密关系,而佩恩正是其中的第一位。
尽管两人通信皆已不存(佩恩去世后,两人的信件在毛姆的要求下尽数销毁),他们的亲密关系却延续了二十多年。佩恩是毛姆的第一位秘书兼伴侣;之后,这个职位将先后传给杰拉德·哈克斯顿(他是最有名的一位)和阿伦·塞尔。
杰拉德·弗雷德里克·哈克斯顿
毛姆的第二位秘书。
杰拉德1914年之前的经历和境遇留下的记录很少,毛姆也小心翼翼地尽可能掩盖或销毁了之后两人关系的痕迹。但我们可以肯定,这段关系是毛姆一生里最重要的关系。
艾伦·塞尔
接替杰拉德成为毛姆的秘书和“伴侣”。但是对毛姆的家人心怀怨恨、口是心非。对毛姆似乎也是“厚厚的脸皮下藏着更复杂的心”。
毛姆决定变卖自己的印象派藏品,这真是艾伦兴风作浪的天赐良机。此事逐渐发酵,最终成了毛姆家的头等大事,不仅完全毁掉了毛姆的晚年和父女关系,而且毁掉了艾伦生前乃至身后多年在世人面前的形象。
1985年,艾伦死了,享年八十岁。去世前不久,他向安·弗莱明——她是少数跟他还有联系的毛姆朋友之一——坦白,他特别后悔惹出了那么多乱子。
作品
作品下的说明文字,大多直接从《毛姆传》中拷贝而来。懒得细细整理了。
如果嫌啰嗦、不全和没有分类,可以看后面的“作品年表”。
毛姆最早的一批剧作已经找不到了:被退稿后,毛姆直接把它们烧掉了。
《坏榜样》(“A Bad Example”)
写作于1986年。讲的是一个好人因为性格善良而被自私的家人当成精神病。
加涅特审读后不建议发表。“故事表现出了几分能力,但不过几分而已。毛姆先生有想象力,文笔也不错,但社会讽刺的深刻或诙谐程度不足以吸引读者。建议他先给层次略低的杂志撰稿,若有更严肃的作品,不妨再寄给我们。”由于加涅特的意见,昂温以篇幅太短、无法出单行本为由,将两篇小说都拒了,不过他还加了一句,说毛姆今后若有长篇小说写成,他很愿意拜读。
《兰贝斯的丽莎》(Liza of Lambeth)
1896年撰写,1897年9月出版。
《坏榜样》被退稿后,小小的鼓励给了毛姆巨大的动力,他立即投入到《兰贝斯的丽莎》的写作当中。
这部小说原题为《兰贝斯田园诗》,以兰贝斯贫民窟为背景。
丽莎·坎普是一名十八岁的女工,与酗酒的母亲生活在狭小的单间里。她人长得漂亮,性格又活泼,爱找乐子,邻居们都挺喜欢她。汤姆是她的忠实追求者,想要跟她结婚,但她自己还没打算成家,从此每天打理家务,年复一年地生孩子;她自己就是父母的十三个孩子中的一个,这在威利街都算正常。她对爱情有着模糊的向往,更渴望突破自己的狭小天地。当她与吉姆·布莱克斯顿相遇时,回应就积极多了。吉姆年纪比她大,刚刚带着妻子和五个孩子搬进威利街。他引诱了丽莎,两人开始了一段热恋。他们在巴特西公园和泰晤士河大堤幽会,到滑铁卢车站避雨,抓住一切能避开窥探眼光的机会相聚。但是,地下恋情不可避免地曝光了。丽莎怀上了孩子,名誉扫地,饱受嘲笑和轻视。吉姆的妻子动手打了丽莎,自己又被醉酒暴怒的丈夫打得半死。受此打击,心烦意乱的丽莎在喝醉酒的情况下分娩了,结果难产而死,身旁有酗酒的母亲照看,还有一名多嘴多舌、见多了同样场面的产婆帮衬。
毛姆当时选择的效仿对象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如左拉和莫泊桑,特别是后者。莫泊桑的口语化叙事风格正贴合绝无浪漫可言的故事主题。后来有一版《丽莎》,毛姆在导言中写道:“我当时特别崇拜莫泊桑……钦佩他清晰、直白、有力的叙事才能。”这三个形容词同样可以送给《丽莎》。无论以任何标准衡量,这都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一部了不起的处女作。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The Making of a Saint)
这是一部历史小说,创作于前一年夏季卡普里岛度假期间。
《一个圣徒发迹的秘密》于1898年夏季面世,当时毛姆还没回国。英版由费舍尔·昂温出版,6月上市;美版早一个月,出版商是L. C. 佩奇。
毛姆之前读过高产作家安德鲁·朗的一篇文章,提出历史小说是青年作家的理想体裁,因为情节和人物都是现成的,不需要真实生活的阅历;于是,毛姆就萌生了写历史小说的念头。“在这条糟糕建议的引诱下”——这是毛姆的原话——他以马基雅维利《佛罗伦萨史》(在圣托马斯医院读书时,毛姆利用课余时间去大英博物馆阅览室时偶遇此书)的一处情节为基础投入了创作。
故事围绕弗利围城战期间,凯瑟琳娜·斯福尔扎被俘后勇敢地抵抗俘虏她的人一事展开。叙事主线是年轻雇佣兵菲利波·布兰多利尼的命运浮沉;弗利市民不堪领主压迫,于是揭竿而起,布兰多利尼就此卷入风波。小说的节奏很快,充斥着险恶阴谋、战场交锋、暗杀比剑和血腥的处决,还有布兰多利尼与美丽却放荡的茱莉娅夫人的一场热恋。故事临近尾声时,茱莉娅终于同意嫁给布兰多利尼,让他狂喜不已。可惜,他后来看到不忠的妻子挽着情人的胳膊,盛怒之下将两人杀死,追悔莫及之下,决意出家悔罪,成了一名修士。
《拘谨的塞巴斯蒂安先生》(“The Punctiliousness of Don Sebastian”)
在西班牙塞尔维亚创作的短篇小说。发表于《国际都市》1898年10月号。
《史蒂芬·凯里的艺术气质》
1897到1898年间,在西班牙写的长篇小说。从未发表。有自传性质,《人性的枷锁》的“预演”。
《史蒂芬·凯里》讲述了同名主角的青少年生活,与作者本人的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并非完全符合。史蒂芬是一个孤儿,少学时郁郁寡欢,青年时代在伦敦的一家律所工作,也觉得很没劲。实习期间,他遇上了年轻的女服务员罗斯并疯狂地爱上了她。她身材纤瘦,相貌平平,心肠好,私生活放荡。由于对罗斯的欲念,史蒂芬陷入了可怕的堕落,几乎被毁掉,最后与天真漂亮的表妹结婚才脱离苦海。
《导向》(Orientations)
短篇小说集。由六篇作品组成,其中四篇写于西班牙,其余两篇《坏榜样》和《黛西》(“Daisy”)是早年作品的重写版。
1899年6月,《导向》出版。
《黛西》
短篇小说,收录于《导向》。
以黑马厩镇(即白马厩镇的虚构翻版)为背景,主角是一名出身木匠家庭的年轻女性,热心肠又讨人喜欢。她与已婚男性相恋后遭到家人的无情排斥。被遗弃后的黛西几乎要饿死,哀求家人的原谅和接纳,但他们拒绝了。时光如梭,黛西在演艺界闯出了名气,终于以喜剧主角的身份来到黑马厩镇附近的特坎伯雷(即坎特伯雷)表演,令家人大惊失色。没过多久,黛西嫁给了一位年轻多金的准男爵,二人随后搬到黑马厩镇附近居住。她的父母之前日子不好过,势利贪婪的母亲如今想来攀附成了准男爵夫人的女儿,劝她帮帮家里人。黛西看清了他们的动机,但慷慨宽容的她还是同意给父母一笔收入,免得结下仇怨。
《儿子与继承人》(Son & Heir)
1898年底,在罗马期间写的独幕剧。从未上演或发表,今已不存)。没写完,毛姆就失去了兴趣,不想写了。
《霍巴特夫人》
1900年发表于《笨拙》杂志的短篇小说。毛姆一直为女性气质而着迷,女性与化妆题材及其道德寓意显然令他兴致勃勃。《霍巴特夫人》是毛姆首次涉及这一主题的作品。
弗雷德里克夫人与霍巴特夫人同样招蜂引蝶,但前者在心底里是高尚无私的,而后者品德败坏,喜欢耍诡计,每次耍阴谋害人时,便会把手伸向粉扑。
《英雄》(The Hero)
短篇小说。灵感来源是布尔战争。1901年出版。
小说的主题不是战争,而是一个令人煎熬的私人名誉问题。五年前,即将奔赴海外的詹姆斯向邻家的女儿玛丽·克里伯恩求婚。他从来没有爱过她,但玛丽为人正派,他的父母也支持,这门亲事在当时看来是很不错的。然而,离家期间,詹姆斯迷恋上了一名本团战友的妻子。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无比诱人的普理查德——华莱士夫人,觉得与其跟无聊又一本正经的玛丽结婚,他还不如死了好。正当他挣扎于自己的良知和令人窒息的乡规村俗时,詹姆斯听说华莱士夫人抵达的消息,而且她现在成了寡妇。于是,他前往探视,发现她的魅力一如往昔。美人在侧,“他回想起玛丽的样子:头戴草帽,粗布长裙上沾着泥巴……华莱士夫人躺在长条沙发上,像蛇一样蜷起身子,那是她的典型姿势;只要她动一下,香水味便会扑鼻而来;微笑的双唇,眼中的柔情简直要让他发疯”。尽管他知道自己高攀不起华莱士夫人,但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回到玛丽身边了。“对詹姆斯来说……起初对她产生生理抗拒时还会感到害怕,现在他对她已经是无法控扼的仇恨了……他在心里对自己说:‘不!与其跟你结婚,我还不如把自己一枪打死!’”他确实把自己打死了。在詹姆斯令人震惊的自杀中,全书戛然而止,之后只有一段交代玛丽结局的简短尾声:她成了本地副牧师的妻子,两人很般配。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
写于1900年,也就是维多利亚女王在位的最后一年;英版面世时已经是爱德华七世初年了(1902年11月);在美国更是直到1920年才出版。
小说的题材就很火爆:女性的性欲;语言也被认为过于直白,让人觉得冒犯
故事开场是伯莎·雷伊,一名有文化、读过不少书、长相漂亮、父母双亡的十八岁少女,刚刚结束了在欧洲大陆的三年游历,回到肯特郡的祖宅。有一天外出散步时,伯莎的目光落在了爱德华·克雷杜克身上。他是雷伊家的一名年轻佃农,身材健壮,相貌英俊,她一下子就感觉到了澎湃的激情。尽管势利眼的当地各大家族都反对,伯莎还是嫁给了这位真诚的庄稼汉。起初,她过得特别快乐,丈夫的单纯、好心肠和粗犷的男子汉气魄都让她陶醉。但是,她渐渐开始发现自己嫁的男人尽管品德好,靠得住,却是个胸无大志、愚钝冷漠的家伙。她是一位富有激情的女性,可丈夫很少跟她做爱,做的时候也很机械,这让伯莎很痛苦。有一阵子,她把希望寄托于生下孩子,生下来却是死婴。于是,她陷入了绝望,起初对爱德华的狂热爱恋终于变成了厌恶和轻蔑。 有一次,伯莎决定离家出走,一走就是几个月。住在伦敦的婶婶家时,她遇到了年方十九、风流浪荡、俊美不似人间物的表弟杰拉德·瓦杜雷。尽管年龄有差距(伯莎当时已经三十岁了),两人还是坠入了迷乱的欲海。几周之后,杰拉德要坐船前往美国。伯莎以为已经跟他是情侣了,于是不顾他人告诫,决定跟他私奔去佛罗里达。但是,当她来到检票口时,过去如此热烈的杰拉德却做了一件事,让她一下子停住了。
心碎的伯莎回了家,爱德华看见是她,那高兴劲真叫人感动。但是,对他的妻子来说,他的感觉已经无所谓了;同样无所谓的还有他不久后的去世,死因是打猎意外。故事接近尾声时,伯莎在哀悼。不过,她哀悼的对象不是死去的丈夫,而是对丈夫的爱的消逝。她明白了这点,解脱感油然而生。全书的最后一个场景是伯莎静静坐在火边读书,平和地接受生命接下来为她准备的一切。
毛姆在二十年后的一次访谈中承认,在他笔下的所有虚构人物中,“我最喜爱的,久久不能忘怀的就是《克雷杜克夫人》里一位名叫杰拉德·瓦杜雷的小伙子”。
《婚姻是在天堂缔结的》(Marriages Are Made in Heaven),又名《海难》(Schiffbruchig)
毛姆第一部搬上舞台的剧作,1898年写成,独幕剧。
该剧在伦敦没能上演,于是毛姆将它翻译成德语,剧名改为《海难》(Schiffbruchig),1902年1月由马克斯·莱茵哈德剧团在柏林沙尔与劳赫剧场演出。
《财富猎人》(The Fortune Hunters)。
1902年,三哥哈利与毛姆合写
《一个体面的男人》(A Man of Honour)
1898年,毛姆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剧作《一个体面的男人》。1903年2月22日,《一个体面的男人》的首场演出在托希尔街的帝国剧院举行。
毛姆称《一个体面的男人》是一出悲剧,该剧讲述了一位体面的男青年坚守道德义务,娶了一位地位低于自己的姑娘,从而引发了悲惨的结果。男主角名叫巴希尔·肯特,是布尔战争的立功军人,他向舰队街金皇冠酒吧的女服务员珍妮·布什求婚,因为她怀了他的孩子。巴希尔的朋友约翰·哈利威尔试图劝阻,但他还是坚持要做这件必将带来不幸的事,尽管他和珍妮毫无共同点,而且他当时正与哈利威尔兄弟的妻子,孀居的希尔达·穆瑞恋爱。两人的婚姻极其不幸:孩子刚出生就死了;妻子心地虽好,却没受过教育,令巴希尔既厌烦又恼火;珍妮家人的索取无度更让他深恶痛绝。由于最后这一项,巴希尔最终决定离开珍妮,与希尔达结婚,这时传来了珍妮投河自尽的消息。巴希尔起初追悔莫及,之后却渐渐明白自己总算解脱了,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了。他对已逃脱之物的恐惧以一种极其深切、令人震惊的方式宣泄了出来。他对哈利威尔狂喜地高呼:“你不会懂牢门被打开的感觉的!”
《下周周中》(The Middle of Next Week)
1903年完成的闹剧《下周周中》(The Middle of Next Week)是毛姆为演员兼剧院经理查尔斯·霍特里写的。不过,霍特里要求做的改动太多,毛姆盛怒之下将剧本撕毁了。
《赞巴小姐》(Mademoiselle Zampa)
1904年2月在查令十字街大道剧院(今戏厅剧院)上演。之前完成的闹剧。
《旋转木马》(The Merry-Go-Round)
早期小说。
雷伊小姐养成了“循规蹈矩的习惯,让她时常对朋友们做出的大胆批评相当有力”。她的原型是个有意思的女人,乔治·史蒂文斯太太,她的丈夫是《每日邮报》的通讯员,在报道布尔战争期间死去。
弗兰克·胡瑞的形象大量取材于作者本人,更重要的是,书中颇有启发地揭示了毛姆的心理状态。
1904年9月19日,《旋转木马》面世。
女性与化妆题材及其道德寓意在这部剧中也有表现。卡斯蒂里昂夫人与雷吉鬼混时总是化浓妆;随着两人感情逐渐淡漠,她更是忙不迭地加大粉底和胭脂的用量。
《犯罪》
1904年7月左右完成的短篇小说。
2300单词,比其他两篇写得好一些,适合《劳埃德杂志》
《调情》
1904年7月左右完成的短篇小说。
300单词,或许适合《D邮报》。
《彩排》
1904年7月左右完成的短篇小说。
3000单词,写得不好,哪里都不适合。
《圣洁处女之地》(The Land of the Blessed Virgin)
安达卢西亚见闻录,随笔集。
1905年1月总算出版。
《主教的围裙》(The Bishop's Apron)
改写自《饼与鱼》。长篇小说,难产之作。于1906年2月出版小开本。
原剧本讲述了一个拥有世俗欲望的势利眼教士的喜剧故事,从戏剧形式来看相当程式化。而《主教的围裙》比原作丰满和复杂得多,品质大大提升。
西奥多·斯普拉特是南肯辛顿圣格里高利教区的牧师,相貌英俊,自负而虚荣(毛姆对英国国教会的神职人员很少有好话)。他的妻子已经去世,与妹妹和两名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将大量精力投入到了提升个人和家族地位上:他对哥哥是斯普莱特勋爵这件事颇感自豪;他的父亲尽管出身平民,却当上了大法官,荣升贵族。按照他的盘算,他的儿子和女儿会找有钱有势的人结婚,而他本人会当上巴切斯特主教,书名里的“围裙”指的就是主教法衣。一开始,他的雄心壮志似乎没有一件能达成。他的女儿温妮爱上了一个下层阶级的年轻人;他的儿子胆子太小,不敢向出身富豪的女友求婚;主教的位子也花落别家。不过,毛姆接下来依据常见的套路让剧情发生了大逆转。到了全书的最后一章,西奥多·斯普拉特牧师不仅得到了想要的一切,甚至还超出了自己的预期:他拿到了一个更大、更好的主教区;温妮嫁给了一个有钱的上院议员;他还抢了儿子不敢争取的漂亮富家小姐。他哥哥笑着对他说:“西奥多,你这只老鸟也长出新绒毛啦。”
这部小说的译名出了一点问题。书中有一处译作《主教的围巾》,但是其它地方都作《主教的围裙》。
《弗雷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
1907年在巴黎创作的喜剧。本意是让一名当红女演员提供演喜剧的机会。曾被十七名经理拒绝的《弗雷德里克夫人》是毛姆迈向名声和财富的第一步。首演日期是1907年10月26日。该剧极其成功,让毛姆几乎一夜成名,被媒体奉为“英伦剧匠”。
问题出在同名女主人公弗雷德里克夫人身上。青春已逝的她富有魅力和冒险精神,在一场关键的戏里要素颜出场,字面意义上的素颜,可谓惊世骇俗:打灯光,不化妆,也不戴时髦女性大量使用的假发。如果不是这个条件,大牌女星可能会抢着要这个角色;现在却看都不看一眼。
故事背景设定于1890年,地点是蒙特卡洛的巴黎大酒店,弗雷德里克·柏柔思夫人是一位年近四十却风韵犹存的寡妇,已经落到了破产的边缘。她喜爱寻欢作乐,生活奢侈;尽管外表看起来不像,而且有一些蜚语流言,但她其实是一位很讲名誉的女士。开场情节是梅瑞诗顿夫人为儿子的婚事忧心忡忡,他疯狂地爱上了弗雷德里克夫人,非她不娶,哪怕她的年纪都快能给他当妈了。查理·梅瑞诗顿侯爵每年有50000英镑的收入,只要嫁给他,弗雷德里克夫人的一切问题便会迎刃而解。小伙子催得也很急。但是,即便生活窘迫,弗雷德里克夫人依然不愿只为钱而结婚。她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查理展示自然状态下的自己,给年轻的情人浇一盆冷水。第三幕的开场曾让许多女演员望而却步。场景位于弗雷德里克夫人的更衣室,百叶窗拉了起来,强烈的阳光射入室内。台本上写着:“[弗雷德里克夫人]身穿晨衣,披头散发,没有化妆,样子憔悴,面色发黄,显出皱纹。梅瑞诗顿看见她时略微吃了一惊。”接着,她在观众面前面不改色地开始了华丽变身:戴假发,上油彩,涂胭脂,画眼线,擦粉底。从头到尾,她一步一步地、无情地解释给惊呆了的查理·梅瑞诗顿听。弗雷德里克夫人一边拿起胭脂盒,一边开心地说:“你知道吗?难点就是两边脸颊要颜色相同。” 这招奏效了。梅瑞诗顿知难而退,最后皆大欢喜。女主人公嫁给了仰慕自己的老富翁帕勒汀·福德斯。他挽着弗雷德里克夫人的胳膊,动情地说道:“你以为我不知道,这虚伪的妆容之下,是一个名叫贝斯蒂、心地纯良的可爱小女人吗?”
《朵特夫人》(MrsDot)
另一部喜剧。这部剧依然有一位强势的女主角,但作者小心翼翼地避免对任何人造成冒犯。结果还是吃了闭门羹,理由是过于平淡。
改编自1903年毛姆与哈利合写的《财富猎人》,情节围绕富有的年轻寡妇朵特·沃斯雷夫人的计谋展开。于1908年4月27日在喜剧剧院登场。
她想要让自己的爱人,杰拉德·哈尔斯坦从一桩不幸的婚约中解脱出来,好让他和自己结婚。经过一番曲折反转,人人各得其所:朵特夫人与杰拉德携手今生,而杰拉德被遗弃的未婚妻则幸福地嫁给了朵特夫人的侄子弗雷迪。
《杰克·斯特洛》(Jack Straw)
一部为男演员写的喜剧。毛姆1905年小住巴黎期间用两周时间匆匆写就的。1908年3月26日在河岸街沃德威尔剧院首演。
《杰克·斯特洛》令人不可抗拒的戏剧性张力源于主角的三重身份:一名装作是装作大公的服务员的大公。杰克·斯特洛首次登场是在巴比伦大酒店做餐厅服务员(酒店的名字是致敬阿诺德·本涅特于1902年出版的小说《巴比伦大酒店》),席间宾客有新贵帕克——詹宁斯夫妇及其子女、波美拉尼亚大使布莱默伯爵、年纪三十五岁上下的乡绅安布罗斯·霍兰德,最后还有一位不知道多大年龄的迷人寡妇温累夫人;毛姆早期作品中充斥着这种拨弄人心的寡妇形象。霍兰德与温累夫人被帕克——詹宁斯夫妇的粗鄙举动冒犯,于是决定耍弄他们一下,将服务员打扮成波美拉尼亚大公。杰克·斯特洛表示同意,因为他早就爱上了帕克——詹宁斯家的小姐艾瑟尔;她与父母不同,是一位漂亮、优雅、谦逊的女孩子。帕克——詹宁斯夫妇迫不及待地上钩了,当场邀请刚认识的杰克小住,好向他炫耀一番本郡的景色,招为女婿。一行人回到柴郡的家里,当地的头面人物都来迎接这位帕克——詹宁斯家的贵客。结果,大家很快看出来杰克出身低贱,愤怒地要把他赶出门去。恰在此刻,波美拉尼亚大使——他与观众一样,从头到尾都知道杰克确实是大公——及时赶到,手里挥舞着德国皇帝发来的电报,内容是准允儿子与艾瑟尔结婚。
《探险家》(The Explorer)
1902年间写的。1908年6月13日于音乐剧剧场上演。
1906年间,就像什么都不舍得浪费的节俭主妇一样,他要把《探险家》整体改写成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情节围绕他拒绝背弃对一名恶棍的诺言,洗清自身名誉的高尚之举展开。麦肯齐与年轻纯洁的露西·阿勒顿相恋,许诺带上她可恶的兄弟乔治去东非探险,希望能让乔治洗心革面。乔治虽然行迹可鄙,但阿列柯给了他一次救赎的机会,自己不顾危险,带头向一群凶恶的奴隶贩子发起冲锋。乔治被杀了,阿列柯回到英国后流言四起,说他为了救自己的命让乔治去送死。阿列柯不能出面辟谣,因为他向乔治许诺永远不会透露乔治的可耻行为。到了最后一章,露西对阿列柯的爱情与信念取得了胜利。小说以阿列柯再次启程,前往白人的坟墓结束,但暗含着阿列柯终会回返的意思。“不要怕,我会回来的。我过去的旅程之所以危险,只是因为我那时想要去死。现在,我想要活下来,我也会活下来。”“啊,阿列柯,阿列柯,有你爱我真好。”
《魔法师》(The Magician)
《魔法师》一书中臭名昭著的人物奥利弗·哈多便是以克劳利为原型。
1906年年底完成的一部以怪人阿莱斯特·克劳利为灵感来源的新小说。但是内容过于惊悚,吓坏了审阅的出版商们,平克到最后也没找到买家。
1908年11月,《魔法师》出版。
《魔法师》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恐怖小说,毛姆丝毫没有收敛的迹象,反而乐于将恐怖氛围和风格推升到极致。
《魔法师》的主角“魔法师”奥利弗·哈多以阿莱斯特·克劳利为原型,两人同样虚荣心强,爱吹牛。故事开场于巴黎,成婚在即的英国医生亚瑟·波顿正要去看望未婚妻玛格丽特,她当时与朋友苏茜住在一起。两位女士带亚瑟去附近餐厅吃饭,陪同者还有法国学者泡忽哀博士。哈多刚走进来,原本活跃的作家和艺术家们突然就不说话了。他戏剧化的仪态和浮夸的举止马上就吸引了房间里每一个人的注意,不过,亚瑟对他自诩的魔法大师身份并不以为然。哈多对亚瑟一行人报上名号:阴影的兄弟。亚瑟见他腰围广大,还揶揄了一句。 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哈多被这句玩笑话激怒,遂决定实施可怕的报复。他给玛格丽特下了迷魂咒,让她产生了不可抑止的性冲动。“玛格丽特……内心极度排斥,却沉迷不能自拔……她多么渴望哈多再次拥她入怀,将他那鲜红肥厚的大口压在她的双唇上……强烈的欲望让她浑身颤抖。”陷于无助境地的玛格丽特离开了心碎的亚瑟,嫁给了哈多,不时有人看到哈多夫妇出没于欧洲大陆的豪华宾馆。后来,苏茜和亚瑟在伦敦的一次晚宴上发现,玛格丽特处境危急,亟待救援。最后,在泡忽哀博士的帮助下,苏茜和亚瑟一路追踪到了斯塔福德郡斯基恩的哈多家。这里偏远荒凉,关于宅内发生的事情还有着可怕的流言——很符合套路。邪恶势力最终被击败,只是玛格丽特也香消玉殒,而斯基恩府邸、它的邪恶魔法师主人、它包含的可怖事物都付之一炬。
《佩涅罗珀》(Penelope)
1908创作,1909年1月9日于喜剧剧院开演。毛姆初次尝试处理当代社会中的女性主题。
该剧以机智文雅的笔调讲述了女主人公佩涅罗珀,一名成功的伦敦医生的妻子,用尽手段将丈夫从令人厌倦、死缠烂打的情妇身边夺回来的故事。
《高尚的西班牙人》
1909年3月上演。改编自1902年埃内斯特·格勒内-当古的闹剧《寡妇的欢悦》
《比米什夫人》(Mrs Beamish)
19096年左右完成的剧作。没有找到制作人接收。
该剧的情节是,一对体面的中年夫妇被迫承认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两人从来没有结婚,因此,他们趾高气扬的儿子其实是私生子。《比米什夫人》没有搬上舞台,剧本也没有发表,只有手稿收藏于华盛顿特区的美国国会图书馆。
《史密斯》(Smith)
毛姆初次尝试处理当代社会中的女性主题。《史密斯》由弗罗曼制作,场地是喜剧剧场,1909年9月30日首演。
《史密斯》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年轻漂亮、出身农家的客厅女佣,她的正直与雇主一家的卑劣自私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以至于赢得了男主人公——主人家的公子——的心。
《第十个男人》(The Tenth Man)
有意改弦更张,回归较严肃的手法和主题。不幸的是,《第十个男人》和《格蕾丝》这两部剧都没有取得成功。
1910年2月24日,该剧首演于环球剧院,被媒体形容为“无聊”和“陈腐”,上演六周便草草收场。
主题是贪欲、腐败和婚姻不幸。可怜的妻子想要离婚,却被驳回,还毁掉了两名国会议员的前途,一个是她痛恨的丈夫,另一个是她心爱的男人。一位机敏的英格兰北方政客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谴责。“你知道十个男人里有九个是无赖,便以此为行事的圭臬,”他对那位无耻的丈夫说道,“但是,你忘了一点:你最终总会遇上那第十个男人。”
《格蕾丝》(Grace)
有意改弦更张,回归较严肃的手法和主题。不幸的是,《第十个男人》和《格蕾丝》这两部剧都没有取得成功。
1910年10月15日,这部由弗罗曼制作的话剧于约克公爵剧院上演,演出的时间比《第十个男人》长不了多少,却有两名女演员引发了评论界的热烈反响,一个是饰演同名女主角的艾琳·范布伦,另一个是饰演格蕾丝的恶婆婆的特里夫人,即赫伯特·比尔博姆·特里爵士之妻。
《格蕾丝》(原名《地主老爷》)是从《旋转木马》中选取了一个主题进行的再创作,即格蕾丝·卡斯蒂里昂(剧中名为茵索莉)和她卑鄙的情人雷吉这条线。剧中的雷吉是一位和善的年轻人,形象比原作里正面得多,而且主题也不是他与格蕾丝的恋情——两人在开场前基本就分手了——而是格蕾丝的良知危机:她不禁要把自己与一位出身猎场看守人家庭、产下私生子后自杀的女人放在同一架道德的天平上。
《饼与鱼》(Loaves and Fishes)
1902年间开始创作,1903年完成。1911年2月24日,该剧于约克公爵剧院首演。
《应许之地》(The Land of Promise)
该剧于1913年11月登上纽约舞台,次年2月26日于伦敦上演,在约克公爵剧院大获成功,却因大战爆发戛然而止。
换个背景的《驯悍记》。整整十年里,她都在跟唐桥井的一位不好相处的老太太做伴,换取报酬,日子过得很难受。故事开始的时候,她的雇主刚刚去世,身无分文的诺拉决定去找在加拿大务农的兄弟。在这里,淑女诺拉过着悲惨绝望的生活,最后决定嫁给一位雇农。弗兰克相当于《驯悍记》里的彼特鲁乔,力气大,大男子主义,有一种讽刺的幽默感。他同意娶诺拉,但开出了几个条件。“我给她地方住,给她东西吃,带她进我的社交圈,”他说,“作为回报,她要洗衣做饭,清洁打扫,保持这个破屋子的干净整洁。”不难预料,两人结婚当晚就是狂风暴雨:诺拉高傲地拒绝服从丈夫的要求,而弗兰克非要她屈服。“你算什么?就是个没见识的娘们。我是你的主人。我想对你做什么,我就要做什么。我向天起誓,你要是不听话,以前猎户家的土著女人就是你的榜样!”最后,他打开卧室的门,承认失败的诺拉慢慢走了过去。(在1917年的电影版中,该情节被处理成了弗兰克在新婚之夜睡地板。)到了最后一幕,弗兰克和诺拉结婚已经六周,原先的陋室来了个大变样:窗前挂着平纹布窗帘,桌子上摆着花,两人显然很和睦。这时,诺拉的兄弟来信说,英国的一位老妇人想请她去做伴;他的语气很急切,“看在老天的分上,接受吧”。但是,诺拉已经变了:荒凉的应许之地既有艰苦的条件,也有美好未来的希望。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丈夫。
《应许之地》是一部很有力的话剧,勇敢地探讨性支配和性服从的主题,特别是在女性选举权和女性解放经常上新闻的时代。
《人生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
该书于1911年秋季动笔,预付款达到了前所未有的500英镑。次年春季,小说似乎即将完成之际,毛姆给凯利写信说,自己之前都在集中精力写作,现在准备去巴黎住几天,“换换脑子,休息一下。书还有一个月的工作量,不过我实在太累了,如果接着写的话,恐怕会仓促收尾,或者文字变得机械枯燥。另外,我要写的东西都在脑子里,清楚得很,暂时放下来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到了7月中旬,威廉·海涅曼收到了毛姆的一份情况说明:“该书尚未完成,恐怕赶不上秋季出版。”毛姆下一次提到这本书是在给凯利的一封信里,日期是1914年5月:“我正在努力写小说,你回来的时候应该就有不少内容可以读了”;然而到了当年秋天,情况已经很明显了:书稿次年8月(1915年8月12日)才到海涅曼手里并准备出版。
作品主题是主人公的自我发现之旅,围绕着带有受虐和性爱性质的痴恋经历展开。他相信自己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寻找地毯上的图案,结果却与亨利·詹姆斯著名的同名小说一样捉摸不定;不过,在《人生的枷锁》中,“没有意义”这一启示带来的是巨大的解脱。“他的无足轻重变成了力量……因为,如果生命是无意义的,那么世界便不再残酷。”
《卡洛琳》(Caroline,原名《不可得》[Unattainable])
毛姆最成功的喜剧之一,属于那种毛姆把一只手绑在后面都能写出来的快餐剧。约克排屋家中的客厅为西莉的聚会提供了引人注目的背景,毛姆后来就以此为背景创作了《卡洛琳》。该剧其实部分取材于毛姆的苦痛经历,西莉的影子若隐若现,剧中人物巧妙地回避了婚姻逼近的威胁,与现实对照,不禁黯然。
毛姆在瑞士当间谍期间创作的。1916年2月8日首演。
该剧同名女主人公的丈夫被派到海外工作十年,她相当于守活寡。丈夫突然去世后,恢复自由身的她终于可以跟心爱的王室法律顾问罗伯特结婚了,两人早已是知己,相处愉悦而不逾矩。此事看似水到渠成,但两人失望地发现,他们并不为踏入婚姻而高兴。渐渐地,他们意识到,两人彼此间的巨大吸引力原来恰恰在于卡洛琳的不可得。尽管朋友们希望促成这段缘分,但卡洛琳“发现”丈夫的死讯原来是误传,于是回归原本的生活轨道,她和罗伯特也开心地回到了过去的关系。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Our Betters)
在等待西莉分娩期间写的新剧本。外交部担心该剧会刺激最强大的潜在盟国,遂突然以反美为由禁掉了它。因此,《比我们高贵的人们》的首演不是在伦敦,而是在纽约,时为1917年3月。1923年9月12日,该剧终于登陆伦敦(地点为环球剧院,主演为玛格丽特·班纳曼和康斯坦丝·科利尔)。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沿袭王政复辟时期的喜剧传统,遵循戈德史密斯与谢里丹设定的规范,但涉及的范围却要宏大得多,不再以伦敦和英国乡下为主轴,而是以英国和美国。尽管该剧采用了不同的文学手法,要开阔和轻松一些,但情节方面与亨利·詹姆斯的短篇小说《伦敦生活》有着惊人的相似,都是美国女富豪嫁入穷困潦倒的英国贵族家庭。迷人的格雷斯通夫人是这群女富豪的领袖,她厌烦了自己乏味的准男爵丈夫,找了一连串情人寻求慰藉,现任情人是连锁百货公司的老板,腰缠万贯的亚瑟·芬威克。珀尔·格雷斯通的妹妹贝茜刚刚来了英国,珀尔准备把她嫁给年轻的布里恩勋爵。但是,贝茜有自己的想法。尽管她一开始被煊赫华丽的环境所迷惑,但很快就对其他富人的犬儒、贪婪与骇人听闻的败德产生了反感,如释重负地回到美国。
纽约当时风传剧中格雷斯通夫人的情人亚瑟·芬威克肖似西莉的情人,百货大亨戈登·塞尔福里奇。文本中还穿插着其他一些很私人的影射。以牛郎为例,他是一名被宠坏的、无耻索取的、性感的小伙子,名叫托尼·托克斯顿,剧中将其描述为“一名二十五岁的俊秀青年,衣着光鲜,风度翩翩,笑起来很迷人”,这是毛姆专门为取悦杰拉德·哈克斯顿塑造的形象。托尼·帕克斯顿和包养他的德·叙雷讷公爵夫人——来自芝加哥的胖婆娘,闺名米妮·霍格森——来往的桥段,很像毛姆与西莉之间某些令人心痛的情景。
《农舍之恋》(Loving in a Cottage)
1918年1月26日毛姆新剧《农舍之恋》(Loving in a Cottage)于环球剧院上演。这是一出不重要的小剧,主题还是老一套,讲有钱的寡妇挑逗只想捞钱的追求者,直到他们求婚之后才道出真相:她只要再婚就没有钱了。作者承认,该剧“纯粹是为了逗乐”。
《月亮与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部饱含怒意的小说,创作于波利尼西亚之行结束后的一年,主角是一位创造力被家庭生活压抑,后来将婚姻家庭无情抛弃的艺术家。叙述者动情地评论道:“世上最值得怜悯的人就是结婚的单身汉。”
《月亮和六便士》的灵感来源是保罗·高更的生平,写于1918年5月至8月。1919年4月,《月亮与六便士》由海涅曼推出。
《恺撒的妻子》(Caesar's Wife)
第二次去疗养院的十八个月里写的四部剧之一。
1919年2月,四部剧的第一部《恺撒的妻子》进入彩排阶段时,毛姆已经回到伦敦,可以参加了。3月27日,该剧于皇家大剧院首演。1925年翻拍为美国电影《迷恋》;最后于1951年改编为英国电视剧。
《恺撒的妻子》以拉斐特夫人的著名小说《克莱芙王妃》为灵感来源,以当时的开罗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已婚女性结束婚外情的故事。英国驻开罗领事的妻子年轻貌美,迷恋上了丈夫手下的随员。每一个人物都表现出了最大程度的高尚与德性,最后每个人的体面都得以保全。
《美丽的家园》(Home and Beauty)
第二次去疗养院的十八个月里写的四部剧之一。
1919年8月《美丽的家园》伦敦纽约两地首演。美版名为《男人收藏家》(Too Many Husbands)。
《美丽的家园》是一出轻佻搞笑的快节奏闹剧,背景是丈夫出征四年,妻子独守空房的时代悲剧。故事开头的焦点人物是维多利亚,一位秀色可餐却无情无义,以自我为中心的少妇。据报,她的丈夫死在了三年前的伊普雷战役期间,但威廉其实并没有死,为了与妻子团聚,他正赶往伦敦,却不知道她已经嫁给了自己最好的朋友弗雷迪。这种处境本身就很有看头,但作者又加了一出,让情况更加复杂:原来,贪得无厌的维多利亚已经瞄上了第三任丈夫,一位有钱的企业家,打算把弗雷迪和威廉都踹掉。她觉得自己为战争做出的牺牲已经够多了。“我可是嫁过两个荣获杰出服役勋章的男人,”她洋洋得意地说道,“没有多少女人能做到。我已经仁至义尽了。”两个被甩的男人丝毫没有难过,他们对维多利亚的自我中心已经烦透了,如今总算解脱,不禁雀跃。“我承认有时候心里很难受,”弗雷迪抱怨道,“我要一样东西就是自私自利,她要一样东西就是理所应当。”威廉对这种情况再熟悉不过了,他“不明白,为什么我约好的事情就可以不算话,她的事情天底下谁都不能干涉”。于是,两人马上抢着做出牺牲,争夺与维多利亚离婚的机会。极其搞笑的第三幕引入了两位新角色,一位是打扮入时的离婚律师,一位是他的同事,老处女蒙特莫伦西小姐;她的谋生手段是专门冒充离婚案里的通奸女。通过这个计谋,威廉和弗雷迪这两位朋友赢得了自由,维多利亚则赢得了有钱的第三任丈夫。
《上山的路》(The Road Uphill)
写于1920年的未发表剧本《上山的路》(The Road Uphill),该剧本现已散佚,与《刀锋》非常相似。
《未知》(Unknown)
第二次去疗养院的十八个月里写的四部剧之一。
1920年8月9日,毛姆从中国归来四个月后,他的新剧《未知》在奥德维奇剧院上演。
这部称不上令人满意的作品回到了1901年的小说《英雄》中描绘的领域。人物都是一样的,参战期间归国度假的年轻人约翰,以及他虔诚的未婚妻西尔维娅;但约翰这一次没有陷入责任与性的挣扎,而是要与宗教信仰作斗争:他在前线早就不信上帝了,现在,为了取悦垂死的父亲,他是否会同意领受圣餐呢?经过一番痛苦挣扎,他拒绝违背自己的良知,但最终被西尔维娅欺骗,领了圣餐,这件事也毁掉了他们的关系。
《颤动的叶子》(The Trembling of a Leaf)
他以南太平洋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标志着日后将成为短篇小说大师的毛姆胜利回归该体裁。
该书包含六个短篇,最初发表于杂志,1921年出了单行本。
《圆圈》(The Circle)
第二次去疗养院的十八个月里写的四部剧之一。
1921年3月3日,《圆圈》搬上秣市剧院,连续上演近六个月,大获成功;9月登陆纽约,每周进账20000美元,还有多位重量级评论家大加褒奖。
《圆圈》是一部字斟句酌、结构严谨的作品,主题是婚姻中的爱情保鲜,同时包含了社会压力和个性战胜环境的成分。情节发生在多塞特的一座大宅中,阿诺德·钱皮恩——切尼与年轻貌美的妻子伊丽莎白正在等待阿诺德的母亲及其情夫的到来。三十年前,基蒂夫人与有妇之夫波蒂厄斯勋爵私奔去了意大利,搅起一时风波;从那以后,两人一直在非法同居。时至今日,阿诺德对母亲抛下自己依然愤懑难平,伊丽莎白却对美丽的基蒂夫人与潇洒贵族之间的浪漫爱情故事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要与他们见面。结果,那两人真来的时候,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她是一个愚蠢的话匣子,染了头发,浓妆艳抹;他是个坏脾气的秃老头,不停抱怨着风湿病;两人显然都让对方觉得头疼,彼此几乎没有一句好话。伊丽莎白本来准备抛下老公,跟情郎私奔,看到老两口的案例颇受震动。基蒂夫人知道伊丽莎白的打算后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可怕的不幸经历,激动地恳求她留下来。“为了爱情而豁出性命,却发现爱情并不持久。爱情的悲剧不是生离死别……而是冷淡。”但是,两位小情人铁了心要走,最终私奔成功;这里面也有基蒂夫人与波蒂厄斯勋爵意外反转的功劳:原来他们表面上磕磕绊绊,内心却依然真诚相爱。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The Fall of Edward Barnard”)
短篇小说。收录于《颤动的叶子》。
作者请我们以赞许的眼光看待男主人公逃离芝加哥的婚姻,到南太平洋过上快乐单身生活的经历。
《爱德华·巴纳德的堕落》的情节后来扩充改写为长篇小说《刀锋》。
《在中国屏风上》(On a Chinese Screen)
远东之行游记。1922年,《在中国屏风上》面世,毛姆按照惯例在扉页写上了“献给西莉”字样
《苏伊士以东》(East ofSuez)
剧本。1922年9月2日,《苏伊士以东》于伦敦英皇剧院上演,巴希尔·迪恩执导,巴希尔·拉斯波恩和麦琪·阿尔巴内西主演;纽约几乎同步上演。
尽管评论界对《苏伊士以东》嗤之以鼻,该剧还是取得了巨大成功。剧中采用了各种昂贵新奇的道具,有一个场景是特别壮观的北京街景,有店铺、黄包车、六十名华人群演、一辆真的福特轿车,伴奏的管弦乐队演奏专门委托欧仁·古森斯创作的主打丝弦的“中国”乐曲。从某些方面看,这出戏就好比拿着望远镜看《面纱》里的世界,它以北京的英国侨民为背景,耸人听闻地讲述了一场融通奸、种族歧视、自杀和未遂谋杀于一炉的大戏。
《骆驼背》(The Camel's Back)
一部新的闹剧,1923年开始撰写。
《骆驼背》讲的是一位大家长专横霸道,而家人把他当成疯子一样对待,以此报复的故事,1923年11月3日于范德比尔特剧院上演,只演了十五场便草草落幕,次年的伦敦版也没好到哪里去。
《信》(The Letter)
最初发表于1924年的《赫斯特国际》杂志,之后收录于短篇小说集《木麻黄树》。
情节框架非常贴近普劳德洛克夫人案的法庭供述,故事里的妻子名为克罗斯比夫人,射杀意图强奸的哈蒙德后被逮捕审判。在现实案件中,普劳德洛克夫人与史都华之间并未发现亲密往来的确凿证据,但小说中却说莱斯利·克罗斯比给哈蒙德写了一封坐实情人关系的信。在此之前,她的律师一直坚信她无须多虑,他肯定能帮她脱罪。但是,信改变了一切:她确实有罪,除非毁掉这件可恶的证据,否则便罪责难逃。这件罪证掌握在哈蒙德的华人情妇手里——克罗斯比夫人之所以发狂,都是因为不久前发现了她的存在;情妇愿意交出信,但开出的价码骇人听闻。律师别无选择,只好去找莱斯利善良、愚蠢、轻信到极点、从未怀疑过妻子清白的丈夫要钱。听到价码时,他开始意识到一件可怕的事。
它是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主要原因是话剧版和电影版:1927年,毛姆亲自将其改编为话剧,1927年2月24日在戏厅剧院上演,由格拉蒂丝·库珀饰演莱斯利·克罗斯比;1929年,珍妮·伊高丝主演的默片版上映;1940年,鼎鼎大名的华纳版登上荧屏,由威廉·威勒执导,贝蒂·戴维斯主演。
《公主与夜莺》(“The Princess and the Nightingale”)
短篇小说。一篇精致的童话故事,讲的是公主与夜莺做朋友,她太喜欢夜莺了,便把他关进金笼子里,这样他就再也不会飞走了;但鸟儿被关起来后不吃饭也不唱歌,公主于是明白了:只能将他放走,不然他就会死掉。“自由去吧,”公主最后对他说,“我对你的爱足以让我放你享受自己的快乐。”这句话与作者本人有着特别的联系。
1924年出版。
《面纱》(The Painted Veil)
以中国为主题的长篇小说,1923年开始撰写。1925年3月底出版。与毛姆的许多书一样,《面纱》的想法在诉诸笔端之前已经酝酿了好几年的时间。
与毛姆当时的许多作品一样,贯穿《面纱》的主题是婚姻生活的不幸,书中不如意的夫妻不止有费恩这一对。——当时的许多作品,月亮与六便士?疗养院四部剧作?
这部小说讲的是费恩夫妇(沃尔特和基蒂)的故事,以及基蒂与下流无赖汤申德的婚外情,在毛姆回来前就惹出了大麻烦。小说最在英国《纳什》杂志连载,连载版的主角本来不叫费恩,而叫莱恩,结果被某位不知名的莱恩先生以诽谤罪告上法庭,最后以赔偿250英镑加角色改名了结。但是,《面纱》单行本出版后又出了一件事:香港政府抗议毛姆将殖民地助理秘书写成通奸犯,担心读者得出不好的结论,坚持要作者把地点换掉。于是,毛姆被迫将“香港”改成了虚构的“青岩”,将“快活谷”改成“愉悦谷”,将“山顶”改成“山丘”,将“九龙”改成“鹿山”,邻近的广州地名也全部改掉(后来的版本恢复了原来的地名)。倒霉的是,上述修改完成的时候,两批总计四千册的《面纱》已经发出去了,媒体样书也有不少,现在要全部召回。 《面纱》有一个只有毛姆的亲朋好友才能认出来的要素:兄长F. H. 的形象。毛姆承认,沃尔特·费恩大量取材自F. H.,包括羞涩、高傲、冷淡、钢铁般的自制力;但基蒂的父亲伯纳德·贾斯汀同样有F. H. 的影子。
《全懂先生》(“Mr Know-All”)
1925年刊载于《大都会》杂志的短篇小说。
叙述人是一名远洋轮船的乘客,与爱吹牛、指手画脚、洋洋自得的商人克拉达先生住在一间舱房,自称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我们叫他‘全懂先生’,甚至当面这样称呼他。他把这当成是恭维。”但是,麦克斯·克拉达尽管虚荣得让人受不了,却是一个体面人。有一天吃晚饭,大家提到珍珠的事,“全懂先生”当然是珍珠专家了,当场就给一位女士的项链做了鉴定,他说项链值好几万美元。女士的丈夫表示反对:这项链明明是她快离开纽约的时候,在一家百货商店买的便宜货;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他还让妻子把项链摘下来,给克拉达先生好好看看。
《木麻黄树》(The Casuarina Tree)
两次远东之旅上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包含了多篇毛姆最优秀的文字。这些故事都是毛姆与杰拉德·哈克斯顿漫游世界的时候写下的,那是他最有创造力、最多产的一段日子。1926年出版。
《忠诚的妻子》(The Constant Wife)
1919年左右的作品。“正房夺夫”主题。1926年11月在美国克利夫兰市首演,1927年4月6日在伦敦上演。
讲述了一对彼此是最好的朋友但却不再相爱的夫妇。丈夫名叫约翰·米德顿,与已婚女子玛丽——露易丝偷情,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妻子康斯坦丝其实什么都知道,勉强接受而已,无意与约翰对质,也不许闺蜜跟自己讲这件事,尽管她们特别想开口。后来,伯纳德走进了剧情。他曾远赴远东十五年,归国后对康斯坦丝的爱与离开时一样。他的深情为康斯坦丝提供了给丈夫上一课的绝佳工具,如果有必要的话。这个必要还真的出现了:玛丽——露易丝的丈夫怀疑妻子有事,康斯坦丝巧妙地挽救了局面,同时表明她从头到尾都知道约翰出轨。还没等感恩但惭愧的约翰反应过来,康斯坦丝就宣布要跟伯纳德出去度假;不仅花的是自己亲手赚的钱,还宣布自己从此成了自由的女人。
在讨巧的轻喜剧表象之下,《忠诚的妻子》其实是一部满怀怒火的作品,对婚姻中的不公与约束的愤怒,毛姆根本无心遮掩自己对西莉的憎恶。
《英国特工阿申登》(Ashenden)
以毛姆在瑞士期间担任情报员的谍报活动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书中内容很贴近他本人的经历。1928年面世,此后再版无数,翻译为多门语言,被改编为一出话剧(至今未上演)和一部电影,即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导演,约翰·吉尔古德、彼得·洛瑞、玛德琳·卡洛主演的《秘密特工》。最耐人寻味的是,该书曾被情报机构用作教本,英国军情五处和六处有几年将《英国特工阿申登》列为新入职人员的必读书目,苏联军事情报机关进行过一次英国间谍小说研究,最初引起他们关注的显然也是这本书。
《英国特工阿申登》以毛姆在1916和1917年的秘密活动为蓝本,只有三篇妙趣横生的系列故事例外,即《没毛的墨西哥人》《黑女人》和《希腊客》,它们的原型是在西班牙进行谍报工作的杰拉德·凯利讲给毛姆的事情。阿申登有着迷人的性格,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作者的翻版——连住址都是梅费尔的切斯菲尔德街——独来独往,羞涩孤僻,喜欢私人空间,又有一颗不可救药的好奇心。与当时其他小说中的间谍不同,阿申登是一个会犯错的凡人,热衷于物质享受,有时暴躁,有时又害怕。尽管他出行经历丰富,骨子里却害怕乘火车:“除非他满满当当提前半小时将行李放在头顶的架子上,坐稳在他的车厢一角,他是不会满意的。有时候他到得太早,正赶得上再往前一班的火车,只是那也紧张,就跟差点赶不上火车得心急如焚是一样的。”与毛姆一样,阿申登也很享受扮演角色的机会,R上校(原型为沃林格少校)派他去卢塞恩调查一名被怀疑反水的特工时:“一本崭新的护照就在口袋里,阿申登想到自己一直在用新的名字到处奔波,有种舒畅的感觉,就好像内里也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时常会微微对自己生出嫌恶之意,所以让自己变成R随手造出的一个人物,让他一度觉得有趣极了。”阿申登在瑞士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日内瓦度过,尽职尽责地执行指令,与特工面谈,每周渡过日内瓦湖去一次法国,从市集上卖黄油的女人那里接收密信,每时每刻都要小心地避免引起瑞士当局注意。
1950年,创造了菲利普·马洛这一形象的犯罪小说家雷蒙德·钱德勒致信毛姆: 《英国特工阿申登》是独一无二的……除此之外,世上没有伟大的间谍小说——一部都没有。我一直在寻找,所以很清楚……包含谍战元素的冒险小说倒是有几部还行……但总是过犹不及。卖弄太过,高音拔得过头了。它们之于《英国特工阿申登》,就好比歌剧版《卡门》之于梅里美那篇具有致命魅力的小故事。
《哈灵顿先生的送洗衣物》
短篇小说。收录于《英国特工阿申登》。
《圣火》(The Sacred Fire)
话剧。1928年11月19日,迈斯莫尔·肯达尔、吉尔伯特·米勒联袂制作的《圣火》登陆纽约。1929年2月8日在伦敦首演。
该剧的灵感来源是家族内部的一件事:毛姆的大哥查理有一个十九岁的儿子,十二岁那年爬树摔断了腿,从此处于半瘫痪状态,他的母亲蓓蒂无微不至地照料着儿子,令她丈夫的弟弟颇受触动。《圣火》的情节里有一位打仗时受了重伤、整日坐在轮椅上的年轻男子莫里斯,他知道自己这辈子已无指望,深陷抑郁,只盼一死,但他勇敢地决定克制自己的情绪,尤其不想让他深爱的妻子斯黛拉发觉,认为斯黛拉的一生已经被他毁了。斯黛拉尽管还爱着丈夫,但热情已经熄灭,她私下里与莫里斯的兄弟科林有染,还怀上了科林的孩子。她精心掩藏的地下情被照顾莫里斯的严厉护工维兰残忍地揭开了。一天早上,维兰发现莫里斯夜里因氯氧水服用过量而去世,立即向莫里斯的家人通报了斯黛拉的婚外情。令所有人惊骇的是,维兰接下来指控斯黛拉说药是由她管理的。尽管斯黛拉坚称自己无辜,但面对维兰的愤怒谴责,她的立场越发动摇,直到莫里斯的母亲塔布雷夫人出面承认,说安眠药是她给儿子的,她曾经向儿子承诺,当他的生命变得无法忍受时帮他长眠。老夫人似乎早就知道斯黛拉和科林的事,而且对两人抱有极大的同情。“我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许大有不同,”塔布雷夫人说,“如果我们的道德法则不是由那些早已忘却青春激情的人制定出来的话。两个年轻人屈服于自然植根在他们天性里的本能,你们认为这是奸邪之事吗?”
《吃忘忧果的人》
1929年布鲁克斯逝世于卡普里岛,毛姆随后以布鲁克斯及其卡普里岁月为原型写了一篇故事,题目叫《吃忘忧果的人》。他在文中这样形容以布鲁克斯为原型的人物:“确实没有人因为他的生活而获益,但他也没有妨碍任何人。他唯一的诉求就是自得其乐,看上去他也成功了。”
《养家糊口的人》(The Bread-Winner)
1930年3月底,毛姆交出了新剧《养家糊口的人》(The Breadwinner)的剧本。9月30日,该剧于沃德威尔剧院首演,
《寻欢作乐》(Cake and Ale)
于1929年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1930年出版。在他的长篇小说里,毛姆最喜欢《寻欢作乐》这一部。“[《寻欢作乐》面世后]毛姆的小说家名望一时无两,”评论家弗兰克·斯温纳顿曾说,“该书出版后的几个月时间里,每一个活跃的小说家都被认为不及毛姆。”
其中温柔可人的露茜——毛姆的全部小说中最讨人喜欢的女主角——身上有着不可磨灭的苏的影子。露茜是著名小说家爱德华·德里菲尔德的第一任妻子;爱德华原本是一个淳朴的乡下人,如今却成了全国敬仰的大人物。
《寻欢作乐》是处于巅峰期的毛姆创作出的一部杰作,手法娴熟,文风如绸缎般顺滑又层次丰富,与作者冷眼讽世的世界观相得益彰。该书拥有精巧的结构、生动的人物刻画、完美无缺的对话,从头到尾贯穿着一种令人爱不释手的无情和机智。除了两处不长的打趣段落里作者自我意识过于明显,以至于稍微有点出戏,毛姆在《寻欢作乐》中达到了行云流水、引人入胜的极致。全书以毛姆常用的口语风格写成,文雅而超脱,从第一句便将读者紧紧抓住。
《客厅里的绅士》(The Gentleman in the Parlour)
缅甸之行固然艰辛,却无危险。毛姆将这次行程的经历写在了《客厅里的绅士》一书中,其中完全没有涉及政治问题。
《客厅里的绅士》于1930年出版,广受好评。
《用第一人称单数写作的六个故事》(First Person Singular)
毛姆自1928年《英国特工阿申登》以来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凑满一打》、《创作冲动》、《人性的因素》和《异邦谷田》等短片小说。
1931年出版。
《服役的酬劳》(For ServicesRendered)
1932年11月1日首演。也译作《话剧的酬劳》?
女主人公怀疑丈夫拈花惹草。有一次,她注意到住在隔壁的一位漂亮但没钱的女孩戴着高档珍珠项链,于是确认了自己的疑虑。
《服役的酬劳》源于毛姆对战争的厌倦,国际关系令人不安的恶化更强化了他的这种意识。尽管毛姆远离各大权力中心,但他对政坛动态极其敏感,常有真知灼见。
尖锐、刺耳、毫不妥协的《服役的酬劳》是一部力作,既探讨战争带来的伤害,又触及了自欺欺人和拒绝负起责任带来的可怕后果。艾兹利一家人里面,对形势看得最明白的人就是瞎了眼的西德尼。
《偏僻的角落》(The Narrow Singular)
以马来群岛中的荷属东印度群岛为背景的一部长篇小说。1932年11月出版
三名主要角色都是漂泊人,其中两位曾短暂出现于以前的作品:桑德斯医生(《在中国屏风上》)和尼克尔斯船长(《月亮与六便士》)。他们是全书的灵魂人物,是毛姆笔下最复杂、最迷人的两名角色。
《谢佩》(Sheppey)
毛姆的最后一出话剧。1933年9月14日,《谢佩》于温德海姆剧院开演。
《谢佩》与毛姆的其他剧作都不同,主角谢佩是一个单纯的理发匠,他心满意足地扮演着丈夫和父亲的角色,梦想着搬到肯特郡的海滨小屋里养老。他的发廊位于杰里米街,第一幕便在这里开场。像往常一样,他乐呵呵地跟其他理发师、顾客、美甲师和女收银员闲聊。尽管看起来一切正常,这一天却发生了两件不平常的事:谢佩刚刚去法院指证了一名小偷,看着被告席里那个快要饿死的可怜家伙,他泛起一阵难过;后来,他又得知自己彩票中了大奖。第二幕的地点是位于坎伯韦尔一带、并不富裕的谢佩家里。他的妻子和女儿原本美美地盘算着未来,谢佩却打碎了娘俩的美梦,因为他告诉两人,他不会把钱用来改善自己家的生活,而是要听从耶稣的教诲,把奖金全部捐给穷人。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他把当初在法庭指证的小偷和一名倒霉的当地妓女带回了家里。事已至此,只剩下宣称谢佩精神失常这一条路了,谢佩家的医生自然乐意效劳。
《阿金》(Ah King)
两次远东之旅上创作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其中包含了多篇毛姆最优秀的文字。这些故事都是毛姆与杰拉德·哈克斯顿漫游世界的时候写下的,那是他最有创造力、最多产的一段日子。
1933年出版。
阿金是新加坡的一家通讯社给毛姆配的一名随身仆人。年纪二十、性格和善的阿金是个了不起的人。“他会做饭,会熨衣服,会收拾东西,还会侍奉用餐。他干活麻利,不多嘴多舌……他处变不惊,临危不惧,不避艰险,见到新奇事物也不会分神。他是个让人烦不起来的人,成天笑呵呵的。我从没见过比他更有幽默感的人。”阿金只有一个缺点:他会说几句英语,但几乎一个英语词都听不懂,因此沟通起来很费劲。六个月的旅途结束后,毛姆临走前给他结了账,却惊讶地发现阿金哭了。
收录了毛姆的早期第一人称叙事作品;从此之后,他越来越多地采用这种技法,完善打磨,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西班牙主题变奏》(Don Fernando)
1934年西班牙旅行的成果。1935年出版。
《四海为家之人》(Cosmopolitans)
《大都会》杂志刊载小说的单行本,每一篇都很短。1936年出版。
《行者图书馆》(The Traveller's Library)
1933年,毛姆著作畅销全球的火爆势头让他的出版商纳尔逊·道布尔戴心潮澎湃,于是邀请毛姆帮他出一套大部头英语散文诗歌选《行者图书馆》,毛姆要选定篇目并写一篇简短的引言。
1937年出版。
《剧院风云》(Theatre)
长篇小说。1937年3月出版。话剧版于1941年4月初在华盛顿首演。
《剧院风云》是毛姆唯一一部讲述自己深入其中三十余年的戏剧领域的虚构作品,主线情节还是毛姆最爱的老女人爱上一个无耻的、年纪小得多的男人,讲述了一名嫁给成功的剧院经理,本身也是著名女演员的茱莉娅·兰波特的故事。
《总结》(Summing Up)
回忆录。1937年夏末完稿,1938年1月出版。
用作者自己的话说,《总结》“不是自传,也不是反思录”,而是全面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思想变迁和“我终生抱有浓厚兴趣的若干话题”。
《总结》的第二大主题是作者对哲学、宗教的终生追求,他从小时候就对这两个领域着迷。毛姆自学哲学与宗教的首要途径是追问大问题,希望能一朝悟道,破解千百年来困扰着无数人的难题:“生命的价值何在?人应该如何生活?人应当赋予宇宙何种意义?”然而,他儿时便失去了信仰,日后也不能复归。他一直处于不满足的状态,自我中理性的成分让他不能从宗教中获得安慰,这种受挫感令他困惑不已。他不能将自己与无所不包的宗教信条整合起来,于是以典型毛姆式的不妥协方式宣称,他的信念是“人生没有原因,生命没有意义”。
《圣诞假日》(Christmas Holiday)
1938年左右完成的小说,1939年2月出版。把毛姆对持久和平的日益悲观的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战时法国》(France at War)
二战时毛姆写的一系列报纸文章,以培养英国人对海峡对岸盟国的尊重意识与同胞情怀为目的,以由衷敬佩的语调呈现出了一幅英勇绝伦的画面。
1940年出版。
《书与你》(Books and You)
文学经典评论随笔集。1940年出版。
《换汤不换药》(The Mixture as Before)
短篇小说集。1940年出版。其中收录了一些经典作品——《昂蒂布的三个胖女人》《狮皮》和《生活的真相》——还有一篇阴郁的作者自序。
《纯属私事》(Strictly Personal)
从个人视角描写二战时所见所闻,对《战时法国》中的一些内容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1941年出版。
《情迷佛罗伦萨》(Up at the Villa)
1941年4月初出版。以佛罗伦萨为背景。
书中的劳利·夫林特即以杰拉德·哈克斯顿为原型:
“他散发着浪子的气息,不喜欢他的人就说他贼眉鼠眼……但是,劳利·夫林特完美地诠释了性吸引力的含义……他身上有某种让你欲罢不能的东西,粗鲁背后是温柔,嘲笑背后是令人兴奋的暖意……还有性感的嘴唇和撩人的灰色眼球。”
《W. 萨默塞特·毛姆版现代英美文学导论》(W. Somerset Maugham'sIntroduction to Modern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毛姆在二战期间编的一本面向普通读者的散文诗歌选集,1943年出版后的十二个月内就卖出了近一百万册。
《黎明之前》
二战期间,毛姆受邀撰写的宣传片剧本,主题是一个英国家庭的战时生活。制片人是塞尔兹尼克——《乱世佳人》和《蝴蝶梦》的制作人。
1941年5月底完稿,此时应该还只是一篇短篇小说。
《黎明之前》讲述了一个中上层英国家庭的故事,家里有一个儿子是和平主义者,一个儿子是情报人员,最后还有一位漂亮的纳粹特务。该作最初发表于《红皮书》杂志,稿酬25000美元。本来的计划是先将它改编成电影剧本,然后扩写为长篇小说,但这时作者对整个项目已经是发自内心地厌恶:“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无聊的工作。”
大卫·萨尔兹尼克制片厂的一则通知将毛姆从梦中惊醒:《黎明之前》的剧本被判定为完全不可接受。一则内部通讯录的开头写道:“这篇冗长凌乱、文法不通的垃圾竟出自毛姆之手,实在是不可思议。人物都是短篇小说里面最糟糕的那一类。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说。为了他自己好,毛姆先生最好把这份稿子撕掉,当成一场噩梦忘掉。”
尽管如此,电影最终还是于1944年上映。
《刀锋》(The Razor's Edge)
1943年5月初完成初稿。1944年4月18日出版。
“对我来说,写这本书是一次很愉快的经历。我不在乎大众觉得它好还是不好。它是我的直抒胸臆,我只在乎这一点。”通过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二分,该书探讨了毛姆一向最感兴趣的三个话题:性激情、社会习俗、善的本质。
《刀锋》的缺点恰恰在于拉里及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救赎追寻之旅.与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艾略特相比,乃至跟伊莎贝尔、格雷和书里的任何一个其他人物相比,拉里都像是个纸片人,空洞呆板,有一点自命不凡,说话啰里啰唆,拒绝承担责任,与其说是真实的人,不如说是漂亮的符号。实际上,不管是不是作者的有意为之,拉里的关键特质是没有性欲:他似乎对性完全没有感觉,只有绝对必要的情况下才会进行性活动。他只对阵亡的亲密战友表现出了强烈的感情,暗示他压抑着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自然,他的冷漠举止与伊莎贝尔的活泼冲动形成了鲜明对比,她对拉里有着无法隐藏的肉体情欲。
除此之外,从故事构思、人物塑造、故事背景到叙事调性都堪称毛姆的巅峰之作。
《过去与现在》(Then and Now)
毛姆的最后两部历史小说之一。1945年2月完稿,1946年面世。
《环境的产物》(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
短篇小说集,1947年面世,收录了毛姆唯一一篇“二战”主题的故事,这篇惊悚的故事以法国沦陷区为背景,讲述了德国士兵与被他强奸的年轻法国女子之间的痛苦关系。
《巨匠与杰作》(Great Novelists and Their Novels)
1948年出版。介绍了《傲慢与偏见》《白鲸》《战争与和平》等十部世界级小说,并附有毛姆亲自编辑的作品精华版。
《作家的视角》(The Writer's Point of View)
1951年出版。
《吉卜林文选》(A Choice of Kipling's Prose)
一部私选短篇小说集。1951年出版。
毛姆出这本《文选》是应吉卜林的女儿艾尔希·班布里奇之邀。选择篇目之前,他重读了吉卜林的每一部短篇小说。他对彼得·斯特恩说:“我一直在读吉卜林,读吉卜林,读吉卜林(重复三遍是为了表示忍耐、韧性、坚守、钢铁般的意志、决心与斗牛犬般的勇气)。我觉得,他最好的作品是真好;至于最差的作品——我的神啊!”毛姆会这样揶揄吉卜林,但也是真心佩服吉卜林,特别是写印度的作品。他给出的评价是慷慨而公正的。吉卜林是“我国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作家”,他总结道,“是我国唯一一位能写出比肩莫泊桑和契诃夫的短篇小说的作家”。
《随性而至》(The Vagrant Mood)
散文集,1952年出版。讲述了毛姆对相识作家的回忆,对当年的老师奥古斯都·黑尔做了生动的描绘,还说到了亨利·詹姆斯、阿诺德·本涅特、H. G. 威尔斯等人。
《观点》(The Points of View)
散文集,1958年出版。收录了一篇概述短篇小说的长文,还有几篇文章讨论歌德、龚古尔兄弟、儒勒·列那尔和1938年毛姆在印度遇到并留下深刻印象的印度教圣人马哈希薄伽梵。
《卡塔丽娜》(Catalina)
毛姆最后一部长篇小说。1948年出版。
《卡塔丽娜》以十六世纪的西班牙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原本跛脚、后来被圣母显神迹治好的农家女孩的冒险经历。
《纯属自娱》(Purely for My Pleasure)
1962年出版。
《回顾》
毛姆的自传、回忆录。1962年9月至10月连载于《星期日快报》。
《回顾》显然是毛姆智力衰退的产物,文风是漫谈式的,作者浮光掠影地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求学经历、剧作生涯、旅行见闻和情报工作;他阐发哲学宗教观,谈了一点美术;他动情地回忆了自己与苏·琼斯的韵事;但是,这部作品之所以令人感兴趣又震惊,还是因为作者对自己与西莉关系的毫无顾忌、满怀恶意的叙述。
通过写《回顾》这本书,戈尔·维达尔说,“老毛姆给自己的丰碑埋下了地雷;然后将它引爆”。
《瑞德》
短篇小说。
故事的讲述人名叫尼尔森,瑞典人,性情阴郁,住在沙滩附近的一座孤零零的平房里。有一天晚上,一名偷偷下船的肥胖老船长意外来访。此人堪称“面目可憎”的样板:“他的红脸蛋上都是斑,还有紫色的血管结了网,眼睛充血,因为太胖,五官陷在肉里……他后脑勺有一圈头发,几乎都白了,又长又卷,但其他地方基本都是秃的。”两人坐下来喝威士忌酒,尼尔森就给客人讲了俊美绝伦的小伙子“瑞德”的传奇经历(毛姆的小说里只有极少数包含同性情色描写的段落,这就是其中之一)。
瑞德与当地的一名女孩相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被一伙捕鲸人绑架,从此再也没有人在岛上见过他。老船长对这段动人的传说兴致寥寥,对威士忌和雪茄烟的兴趣倒要浓厚得多。不过,他还是有礼貌地听着。因此,当尼尔森突然明白对面椅子上的胖家伙是谁的时候,他感到震惊不已。
《雨》
毛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原名《汤普森小姐》。
这篇故事写得极其克制,背景是帕果帕果的一间简直要让人得上幽闭恐惧症的简陋小客栈,主线是自以为是的传教士戴维森先生怀着虐待狂式的狂热去追求一位妓女,自称要拯救她堕落的灵魂。外面是下个不停的热带豪雨,故事就这样发生了:白天里,传教士恐吓欺辱妓女;到了晚上,他又为她的改过自新而狂热地祈祷,几乎要忍不住手淫了。“‘我希望她承受人世间的苦痛,作为给上帝的献祭’……戴维森激动得连声音都颤抖起来,从他唇间翻滚出的这些词句,因为情感太过炙热,几乎都含混了。”在他持续不断的压力下,堕落而快活的赛迪终于被压垮了。她痛苦地相信自己确实罪孽深重,恳求戴维森把她带进耶稣的怀抱。传教士最后一次与她见面时被淫欲吞噬和压倒,不仅毁了自己,也毁掉了赛迪对上帝和男人的信任。
《雨》彰显了作者对宗教偏狭的厌恶和人性弱点的清醒认识,多次再版,总共为作者带来了超过100万美元的版税。《雨》有话剧版,有音乐剧版,罗兰·佩蒂差一点就为巴黎歌剧院出了一部芭蕾舞剧版,还有不少于三部翻拍电影(1928年版饰演赛迪·汤普森的演员是格劳丽亚·斯万森,1935年版是琼·克劳福德,1953年版是丽塔·海沃斯);1946年以其为基础拍过一部全黑人演出的电影《来自哈勒姆的脏女孩格蒂》;玛丽莲·梦露去世前不久还签过出演电视剧版的协议。喜爱《雨》的读者有很多,其中一位就是普利策获奖作品《南太平洋传说》的作者詹姆斯·米切纳。
离开好莱坞前夕,毛姆机缘巧合下敲定了职业生涯中最赚钱的生意之一。有一位年轻的美国剧作家约翰·克尔顿也住在好莱坞大酒店,一天晚上他来找毛姆,问能不能借点东西给他读,毛姆就把尚未发表的南太平洋主题小说《汤普森小姐》的校样给了他。第二天早晨,他下楼吃早饭的时候激动不已,说自己被这篇小说迷住了,请求毛姆给他舞台剧改编权。《汤普森小姐》之前被好几本杂志拒绝,好不容易才有《时尚圈》愿意刊载,毛姆对它也没抱太大希望,很高兴地接受了克尔顿的提议:克尔顿手头紧,所以不收版权费,上演后利润五五分成
《疗养院》
短篇小说。显然,是毛姆在苏格兰疗养时采集的素材。
《身不由己》(“The Force of Circumstance”)
短篇小说。
“一战”之前,英国治下的马来土邦虽然执行种族隔离政策,却有一项显著的例外,即默许纳妾习俗,允许白人男性与马来人或华人情妇骈居。这项例外的必要性一度获得了普遍认可,因为愿意到东方过苦日子的欧洲女性少之又少。但是,随着殖民地在战后迎来了经济繁荣,越来越多的男性开始把妻子带到国外;她们通常是养在深闺、年少无知的女子,对自己即将来到的世界所知甚少。有的人发现自己的丈夫有亚洲情妇,有时连孩子都生了,不禁大惊失色。
这篇小说就讲述了一个例子。新婚宴尔的多丽丝刚刚来到马来亚,与丈夫盖伊过着幸福的生活,偏远驻地分署的异域环境让她沉醉不已。盖伊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球场,打完一局网球,夫妇二人便相伴而坐,看着平静的河水和对岸的棕榈树。但是,一名村里来的当地女子渐渐惹得她烦心起来。此人带着三个混血孩子,在她家周围偷偷摸摸地晃悠,不怀好意的样子。她问盖伊是怎么回事,他起初闪烁其词,最后承认他和那个女的有过十年的关系,三个孩子都是他的。多丽丝脸都吓白了。
她就是迈不过这道坎,跟盖伊说要离婚,她必须回英国。盖伊苦苦哀求却毫无功效,只好同意。他知道,多丽丝的离开会让自己心碎。然而,他也并未全无慰藉,就在他独自坐着,目送妻子去新加坡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拖着脚步进了屋。他是盖伊的大儿子。
《怯懦》(“The Yellow Streak”)
《书袋》(“The Book-Bag”)
短篇小说,兄妹乱伦的故事。
《赴宴之前》(“Before the Party”)
短篇小说。酗酒的丈夫被妻子杀死的故事,灵感来源是他某天晚上在新加坡见到的一对夫妻
《林中脚印》(“Footprints in the Jungle”)
《带伤疤的男人》(“The Man with aScar”)
在中美洲采集素材写的,两篇墨西哥主题的故事之一。主角是一位勇敢的起义军战士,临死前被行刑队救下。
《歇业》(“The Closed Shop”)
在中美洲采集素材写的,两篇墨西哥主题的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位富有商业头脑的当地老鸨。
《珍珠项链》(“A String of Beads”)
讲述了一位普普通通、看似贞洁的家庭女教师的故事。有一次午餐聚会,别人看见她戴着一条华贵的珍珠项链,而她坚持说项链是自己买的,只花了几先令。从此开始,她的人生走上了另外的轨道。
《偏远驻地》
短篇小说。
英国远东殖民者的生活里弥漫着孤独与流放的气息,毛姆非常了解这个主题,这一点在《偏远驻地》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愤怒之器》(“The Vessel of Wrath”)
故事以爪哇岛以东的阿拉斯群岛为背景,其中一段暗含喜剧色彩的情节涉及一对中年传教士,琼斯兄妹。哥哥为人教条,生活朴素,妹妹瘦弱平胸,蜡黄面皮。
喜剧性源于巧妙的反转组合:一是端正的老处女深藏内心的情欲,二是浪荡子出人意表地戒酒,回归家庭。
《合集》(Altogether)
重印版选集,故事的篇幅比《四海为家之人》要长一些。
《舞男舞女》
少数几部以里维埃拉为背景的作品。短篇小说。
《狮皮》
少数几部以里维埃拉为背景的作品。短篇小说。
《昂蒂布的三个胖女人》
少数几部以里维埃拉为背景的作品。喜剧杰作。
作品年表
从另外的来源拷贝的,因此译名有些不同。
格式是:《中文名》(英文名)(出版年)
这个年表似乎也有点问题。《毛姆传》说毛姆创作了27部原创剧本和3部改编剧本。但是这里只有29部:哪个数字都对应不上。而且这里只有短篇小说集,没有具体的篇目。毕竟122篇,整理不易,倒也能理解。此外,这个年表里没有提到《回顾》——也许还有其它,我没发现。
长篇小说
《兰贝斯的丽莎》(Liza of Lambeth)(1897)
《一个圣徒发迹的奥秘》(The making of a saint)(1898)
《英雄》(The hero)(1901)
《克雷杜克夫人》(Mrs. Craddock)(1902)
《旋转木马》(The merry-go-round)(1904)
《主教的围裙:一个大家庭的来龙去脉》(The Bishop’s Apron)(1906)
《拓荒者》(The explorer)(1907)
《魔术师》(The magician)(1908)
《人性的枷锁》(Of Human Bondage)(1915)
《月亮与六便士》(The Moon and Sixpence)(1919)
《面纱》(The painted veil)(1925)
《寻欢作乐》(Cakes and ale) or (The skeleton in thd cupboard)(1930)
《偏僻的角落》(The Narrow Corner)(1932)
《剧院》(Theatre)(1937)
《圣诞假期》(Christmas holiday)(1939)
《佛罗伦斯月光下》(Up at the villa)(1941)
《黎明前的时分》(The hour before the dawn)(1942)
《刀锋》(The razor’s edge)(1944)
《彼时此时》(Then and now)(1946)
《卡塔琳娜——一段罗曼史》(Catalina.A Romance)(1948)
短篇小说集
《东向礼拜》(Orientations)(1899)
《调情》(Flirtation)(1906)
《一片树叶的颤动》(The Trembling of a Leaf )(1921)
《木麻黄树》(The Casuarina Tree) (1926)
《英国特工阿申登》(Ashenden)(1928)
《第一人称单数》(First Person Singular)(1931)
《阿金》(Ah King)(1933)
《法庭》(The Judgment Seat)(1934)
《四海为家的人们》(Cosmopolitans)(1936)
《九月公主和夜莺》(Princess September and The Nightingale)(1939)
《原样配方》(The Mixture As Before)(1940)
《一打短篇》(The round dozen)(1940)
《不可征服的人》(The unconquered)(1943)
《环境的产物》(Creatures of Circumstance)(1947)
《这里和那里》(Here and There)(1948)
戏剧
《佳偶天成》(Marriage are made in heaven)(1896)
《赞巴小姐》(Mademoiselle Zampa)(1896)
《一个体面的男人》(A man of Honour)(1898)
《拓荒者》(The Explorer)(1899)
《油水》(Loaves and fishes)(1902)
《弗雷德里克夫人》(Lady Frederick)(1903)
《朵特夫人》(Mrs. Dot)(1904)
《杰克·斯特洛》(Jack Straw)(1907)
《佩涅罗珀》(Penelope)(1908)
《第十个人》(The Tenth Man)(1909)
《史密斯》(Smith)(1909)
《乡绅》(Landed Gentry)(1910)
《应许之地》(The Land of Promise)(1913)
《不可企求的人》(The Unattainable)(1915)
《比我们高贵的人们》(Our Betters)(1915)
《小屋之爱》(Love in the Cottage)(1917)
《凯撒之妻》(Caesar’s wife)(1918)
《周而复始》(The Circle)(1919)
《家庭和美人》(Home and Beauty)(1919)
《陌生人》(The Unknown)(1920)
《苏伊士之东》(East of Suez)(1922)
《骆驼背》(The Camel’s Back)(1923)
《上坡路》(The Road Uphill)(1924)
《忠实的妻子》(The Constant Wife)(1926)
《信》(The Letter)(1927)
《圣火》(The Sacred Flame)(1928)
《养家糊口的人》(The Bread-winner)(1930)
《因为效了劳》(For Services Rendered)(1932)
《谢佩》(Sheppey)(1932)
游记
《圣洁的天国:安大路西亚见闻和印象》(The Land of the Blessed Virgin: Sketches and Impressions in Andalusia)(1905)
《在中国屏风上》(On A Chinese Screen)(1922)
《客厅里的绅士:从仰光到海防旅途纪实》(The Gentleman in the Parlour: A Record of a Journey From Rangoon to Haiphong)(1930)
随笔
《堂·弗尔南多:西班牙主题变奏》(Don Fernando)(1935)
《总结》(The summing up)(1938)
《战争中的法国》(France At War)(1940)
《书与你》(Books and You)(1940)
《纯属私事》(Strictly personal)(1941)
《巨匠与杰作》(Great Novelists and Their Novels)(1948)
《作家笔记》(A Writer’s Notebook)(1949年)
《随性而至》(The Vagrant Mood)(1952)
《论作家作品》(Ten Novels and Their Authors)(1954)
《观点》(Points of Views)(1958)
《我的最爱》Purely For My Pleasure (1962)
遗作
《十七个遗失的故事》(Seventeen Lost Stories)(1969)
《罗曼史中的旅行者》(Traveller in Romance)(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