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但是后来了解了一下杜甫生平,才明白他为什么会“初闻涕泪满衣裳”、会“漫卷诗书喜欲狂”。同时,再也无法直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谁能想到,杜甫竟然就死在了这条“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路上!

这大概就是“知人论世”吧。

杜甫

杜甫的生平,大概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712年~745年:青春出游,以诗会友

杜甫的青年时期堪称潇洒快意。

他十九岁学成出门,十五年间四游吴越、六游齐赵、四往洛阳,并与李白、高适等以诗会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期的杜甫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712年 壬子 睿宗太极元年(玄宗先天元年),杜甫生于河南巩县。

  717年 丁巳 玄宗开元五年,杜甫六岁。尝至郾城,观公孙大娘舞“剑器”、“浑脱”。

  718年 戊午 玄宗开元六年,杜甫七岁。始作诗文。

  720年 庚申 玄宗开元八年,杜甫九岁。始习大字。

  725年 乙丑 玄宗开元十三年,杜甫十四岁。壮游诗曰:习年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从,以我似班扬。原注:崔郑州尚,魏豫州启心。

  726年 丙寅 玄宗开元十四年,杜甫十五岁。百忧集行曰: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730年 庚午 玄宗开元十八年,杜甫十九岁。游晋,至郇瑕(今山西猗氏县),从韦之晋、寇锡游。

  731年 辛未 玄宗开元十九年,杜甫二十岁。游吴越。

  732年 壬申 玄宗开元二十年,杜甫二十一岁。游吴越。

  733年 癸酉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闰三月,杜甫二十二岁。游吴越。

  734年 甲戌 玄宗开元二是二年,杜甫二十三岁。游吴越。

  735年 乙亥 玄宗开元二十三年闰十一月,杜甫二十四岁。自吴越归东都,举进士,不第。

  736年 丙子 玄宗开元二十四年,杜甫二十五岁。游齐赵。交苏源明。

  737年 丁丑 玄宗开元二十五年,杜甫二十六岁。游齐赵。

  738年 戊寅 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杜甫二十七岁。游齐赵。

  739年 己卯 玄宗开元二十七年,杜甫二十八岁。游齐赵。

  740年 庚辰 玄宗开元二十八年,杜甫二十九岁。游齐赵。

  741年 辛巳 玄宗开元二十九年,杜甫三十岁。归东都。筑陆浑庄,于寒食日祭远祖当阳君。

  742年 壬午 玄宗天宝元年,杜甫三十一岁。在东都。姑万年县君卒于东京仁风里。六月,还殡于河南县,公作墓志。

  743年 癸未 玄宗天宝二年,杜甫三十二岁。在东都。

  744年 甲申 玄宗天宝三年,杜甫三十三岁。在东都。五日,祖母范阳太君卒于陈留之私第。八月,归葬偃师,公作墓志。是年夏,初遇李白于东都。秋,游梁、宋,与李白、高适登吹台、琴台。尝渡河游王屋山,谒道士华盖君,而其人已亡。

  745年 乙酉 玄宗天宝四年,杜甫三十四岁。再游齐、鲁。是时李之芳为齐州司马。夏日,李邕自北海郡来齐州,公尝从游,陪宴历下亭及鹤山湖亭。旋暂如临邑(属齐州)。秋后至兖州,时李白避归东鲁。公与同游,情好益密。公赠白诗所云“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者是也。俄而公将西去,白亦有江东之游,城东石门一别遂无复相见之日矣。

746年~754年:长安求官,仕途蹭蹬

作为名相之孙、家中长子,杜甫自然想要光耀门楣。

三十五岁时,他来到长安,第二年便参加科举。谁想宰相李林甫为了独揽大权,搞了一出“野无遗贤”的闹剧,当年考生竟无一人中举。

科举无门,他只能向贵人“干谒”,才谋得一个小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就是当时杜甫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后杜甫在长安将近九年,仕途无望、生计艰难。

  746年 丙戌 玄宗天宝五年闰十月,杜甫三十五岁。自齐鲁归长安。从汝阳王琎、驸马郑潜耀游。

  747年 丁亥 玄宗天宝六年,杜甫三十六岁。在长安。

  748年 戊子 玄宗天宝七年,杜甫三十七岁。在长安。屡上诗韦济,求汲引。与书家顾诫奢订交,约当此时。

  749年 己丑 玄宗天宝八年,杜甫三十八岁。在长安。冬日,归东都,因谒玄元皇帝庙,观吴道子所画壁。

  750年 庚寅 玄宗天宝九年,杜甫三十九岁。来长安。初遇郑虔。

  751年 辛卯 玄宗天宝十年,杜甫四十岁。在长安。进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秋,病疟。友人魏君冒雨见访,因作秋述贻之。病后过王倚,王饷以酒馔,感激作歌赠之。是年,在杜位宅守岁。

  752年 壬辰 玄宗天宝十一年,杜甫四十一岁。在长安。召试文章,送隶有司参列选序。暮春,暂归东都。冬,高适随哥舒翰入朝,与公暂集,俄复别去,公有诗送之。

  753年 癸巳 玄宗天宝十二年,杜甫四十二岁。在长安。首夏,同郑虔游何将军山林。次子宗武约生于此年秋。

  754年 甲午 玄宗天宝十三年闰十一月,杜甫四十三岁。在长安。进封西岳赋。自东都移家至长安,居南城之下杜城。因田梁丘投诗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岁中,张自卢溪召还,再迁为太常卿,公复上诗求助。又进《雕赋》,表中词益哀激。秋后,淫雨害稼,物价暴贵,公生计益艰,遂携家往奉先,馆于廨舍。

755年~759年:安史乱起,颠沛流离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是杜甫人生的转折点。

从这一年开始,杜甫几次被叛军抓住、几次死里逃生;几次与妻子生离、几次与儿女死别;几次重登仕途、几次罢官弃官。最后,杜甫辗转多地,历经坎坷,才来到成都,暂得安宁。

“国家不幸诗家幸”,杜甫的代表作《三吏》《三别》、《春望》《哀王孙》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写下的。

  755年 乙未 玄宗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杜甫四十四岁。在长安。岁中往白水县,省舅氏崔十九翁。九月,同崔至奉先。十月,归长安,授河西尉(河西县故城在今云南河西县境),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十一月,又赴奉先探妻子,作《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岁暮,丧幼子。

  756年 丙申 肃宗至德元年(玄宗天宝十五年)七月改元,安禄山称大燕皇帝。玄宗奔蜀。杀杨国忠、杨贵妃。杜甫四十五岁。岁初,在长安。五月,至奉先壁难,携眷来往白水,寄居舅氏崔少府高斋。六月,又自白水取道华原,赴鄜州(今陜西鄜县)。至三川县同家洼,寓故人孙宰家。闻肃宗及位灵武,即留妻子于三川,孓身从芦子关奔行在所。途中为贼所得,遂至长安。九月,于长安路隅遇宗室子弟,乞舍身为奴,感恸作《哀王孙》。

  757年 丁酉 肃宗至德二年闰八月,安庆绪杀禄山。张巡、许远战死。郭子仪复东京。史思明等降。杜甫四十六岁。春,陷贼中。在长安时从赞公苏端游。四月,自金光门出,间道窜归凤翔。五月十六日,拜左拾遗。是月,房绾得罪,公抗述救之。肃宗怒,诏三司推问,张镐、韦陟等救之,仍放就列。六月,同裴荐等四人荐岑参。闰八月,墨制放还鄜州省家。于是徒步出凤翔,至邠州,始从李嗣业借得乘马。归家卧病数日。作《北征》。十一月,自鄜州至京师。

  758年 戊戌 肃宗乾元元年(至德三年)二月改元,复以载为年,史思明反。杜甫四十七岁。任左拾遗。春,贾至、王维、岑参皆在谏省,时共酬唱。时毕曜亦在京师,居公之邻舍。四月,玄宗亲享九庙,公得陪祀。六月,房绾因贺兰进明谮,贬为邠州刺史。公坐绾党,出为华州司功参军。是秋,尝至蓝田县访崔兴宗、王维。冬末,以事归东都陆浑庄,尝遇孟云卿于湖城县城东。

  759年 己亥 肃宗乾元二年,史思明称燕王。杜甫四十八岁。春,自东都归华州(陜西华县),途中作《三吏》、《三别》六首。时属关辅饥馑。遂以七月弃官西去。度陇,赴秦州(甘肃天水)。是时有《梦李白二首》,《天末怀李白》,《寄李白二十韵》。又有寄高适、岑参、贾至、严武、郑虔、毕曜、薛据及张彪诗。时赞公亦谪居秦州,尝为公盛言西枝村之胜,因作计卜居。置草堂,未成,会同谷宰来书言同谷可居,遂以十月,赴同谷。途经赤谷、铁堂峡、盐井、寒峡、法镜寺、青阳峡、龙门镇、石龛、积草岭、泥功山、凤凰台,皆有诗。至同谷,居栗亭。贫益甚,拾橡栗,掘黄独以自给。居不逾月,又赴成都。以十二月一日就道,经木皮岭、白沙渡、飞仙阁、石柜阁、桔柏渡、剑门、鹿头山。岁终至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时高适方刺彭州,公甫到成都,适即寄诗问讯。

760年~767年:卜居成都,暂得安宁

到成都之后,杜甫虽仍不免饥寒老病、东奔西走,但是总归在浣花溪安定了下来。

加上老友严武出任西川节度使、高适出任蜀州刺史,对杜甫多有关照。在成都的七年,可以说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后最“巴适”的一段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生活中,杜甫写下了呜呼,何日眼前突兀现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等名句。

  760年 庚子 肃宗上元元年(乾元三年)闰四月改元,杜甫四十九岁。在成都。春,卜居西郭之浣花里。表弟王十五司马遗赀营造,徐卿(疑即知道)、萧实、何雍、韦班(应物侄)三明府供果木栽,开岁始事,季春落成。时韦偃寓居蜀中,尝为公画壁。初秋,暂游新津,晤裴迪。秋晚至蜀州,晤高适。冬,复在成都。

  761年 辛丑 肃宗上元二年,史朝义杀史思明。杜甫五十岁。居草堂。开岁,又往新津。二月,归成都。秋,至青城。旋又归成都。是时多病,生计艰窘。始有迁地吴楚之念。冬,高适至成都,尝同王抡过草堂会饮。

  762年 壬寅 肃宗宝应元年四月改元,帝及玄宗崩,太子豫及位。诗人李白死(701-762)。杜甫五十一岁。自春至夏,居草堂。与严武唱和甚密。武时有馈赠。七月,送严武还朝,以舟至绵州,抵奉济驿,登陆,遂分手而还。会徐知道反,道阻,乃入梓州。秋末,回成都迎家至梓,然颇有东游之意。十一月,往射洪县,到金华山玉京观,寻陈子昂读书堂遗迹。又访县北东武山子昂故宅。旋复南之通泉县,访郭元振故居,于庆善寺观薛稷书画壁。又于县署壁后观稷所画鹤。

  763年 癸卯 代宗广德元年(宝应二年)七月改元闰正月,李怀仙杀史朝义。杜甫五十二岁。正月,在梓州,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便欲还都,俄而复思东下吴楚。间尝至阆州(四川阆中),因游牛头、兜率、惠义诸寺。既归梓,又因送辛员外,至绵州。自绵归梓。又往汉州。夏,返梓州。初秋,复别梓赴阆。九月,祭房绾。秋尽,得家书,知女病,因急归梓。十一月,将出峡为吴楚之游,于是命弟占归成都检校草堂。

  764年 甲辰 代宗广德二年,杜甫五十三岁。春首,自梓州絜家东荍出峡,先至阆州。会朝廷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以行程既定,不赴召。二月,离阆东去,闻严武将再镇蜀,大喜,遂改计却赴成都。三月,归成都。六月,严武表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秋,居幕中,颇不乐,因上诗严武述胸臆。遂得乞假暂归草堂。是时,曹霸在成都,公作丹青引赠之。弟颖往齐州。岁晚,因事寄诗贾至。是年与严武唱和最密。

  765年 乙巳 代宗永泰元年闰十月,杜甫五十四岁。正月三日,辞幕府,归浣花溪。自春徂夏,居草堂。五月,携家离草堂南下。至嘉州(四川乐山)。六月,至戎州(四川宜宾)。自戎州至渝州(重庆)。候严六侍御,不到,先下峡。入秋,至忠州(四川忠县),居龙兴寺院。九月,至云安县(四穿白帝城)。因病,遂留居云安,馆于严明府之水阁。

  766年 丙午 代宗大历元年(永泰二年)十一月改元,杜甫五十五岁。春,在云安。时岑参方为嘉州刺史,寄诗赠之。春晚,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日,移寓西阁。秋后,柏茂琳为夔州都督,公颇蒙资助。是年多追忆旧游之作。

  767年 丁未 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六岁。在夔州。春,自西阁移居赤甲。三月,迁居瀼西草屋。附宅有果园四十亩,蔬圃数亩,又有稻田若干顷,在江北之东屯。弟观自京师来。秋,因获稻暂住东屯。适吴司法自忠州来,音以瀼西草堂借吴居之。是时,始复动东游荆湘之意。十月十九日,于夔州别驾元持宅观李十二娘舞“剑器”。本年冬,仍复多病。秋,左耳始聋。

768年~770年:买舟东归,客死湖湘

早在公元763年(广德元年)唐军平定安史之乱时,杜甫就写下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诗句。但是东归故里的念头一直到五年后才付诸实施。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杜甫从巴峡穿过巫峡、从襄阳来到岳阳后,就再也没能回到故乡洛阳了。

  768年 戊申 代宗大历三年闰六月,杜甫五十七岁。正月中旬,去夔出峡。临去,以瀼西果园赠南卿兄。三月,至江陵。夏日,暂如外邑。留江陵数月,颇不得意。秋末,移居公安县。遇顾诫奢﹑李晋肃(贺父)及僧太易,留憩公安数月。岁晏,至岳州。

  769年 己酉 代宗大历四年,杜甫五十八岁。正月,自岳州至南岳,游道林二寺,观宋之问题壁。宿青草湖,又宿白沙驿。过湘阴,谒湘夫人祠。更泝流而上,以二月初抵凿石浦,宿之。又过津口,次空灵岸。宿花石戌,次晚洲(在湘潭)。三月,抵潭州(湖南长沙)。发潭州,次白马潭,入乔口。至铜官渚,阻风。发铜官,宿新康江口。次双枫浦,遂抵衡州(湖南衡阳)。夏,畏热,复回潭州。时苏涣居江侧,忽一日,访公于舟中,公请涣诵诗,大赏异之,遂订交焉。终岁在潭州。

  770年 庚戌 代宗大历五年,杜甫卒(712-770)。杜甫五十九岁。春,在潭州。正月二十一日,检故帙,得高适上元二年人日见寄诗,因追酬一首,寄示汉中王瑀及敬超先。暮春,逢李龟年。四月,避乱入衡州。欲往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时属江涨,泊方田绎,半旬不得食。聂令驰书为致牛炙白酒。盛夏回棹,秋至潭州,小憩,遂遍别亲友,泝湘而下,将出沔鄂,由襄阳转洛阳迻逦归长安。冬天11月,竟以寓卒于潭岳间的一条小船上,旅殡岳阳。

最后,重温一下这首诗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唐代〕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