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出话剧之后,我把《简爱》的原著和2011版的电影又看了一遍。(达成成就:两周三刷《简爱》)

简爱

剧情

简爱的故事,既简单也复杂。

有着悲惨过去的简来到有着另一种悲惨过去的罗切斯特先生家做家庭教师,并慢慢与她的主人一起坠入爱河。然而罗切斯特先生的悲惨过去不仅使他们无法结合、也令简伤心欲绝。伤心的简出走他乡,经历一段疗伤生活后重又燃起了对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意,并回到满身伤痕、落魄无助的他的身边。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原著几乎把上面这段话中的每一个形容词都展开为大段大段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写。话剧受限于表现形式,做了很多删减和改编。

简和罗切斯特

话剧从简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开始。虽然篇幅有限,但还是非常详尽的展现了简和罗切斯特先生相识、相知、相爱的经历。几个重要的片段都被很好的讲述了出来。相对于原著其它章节,这部分的剧情保留得最多、最细。

这些精心挑选出来的剧情让人很清楚的看到,这两个骨子里一样的人是如何慢慢走近彼此、了解彼此、接受彼此的。

有些事情可以让共同经历过的人从陌路变成挚友,例如家庭女教师不卑不亢的应对雇主的“面试”;又如家庭女教师半夜里把雇主从火场救出来;还有家庭女教师帮助雇主把他的朋友从死亡边缘拉回来。
还有些事情可以让挚友变成灵魂伴侣,例如自尊独立而又谦逊有才的家庭女教师与傲慢无礼空洞乏味的贵族小姐的对比,又如意料外的别离和渴望已久的重逢。

虽然在那个时代里,家庭女教师勾引男主人的丑闻比比皆是,但桑菲尔德庄园里发生的事情足以告诉我们:这次的故事完全不一样。

图片 这是“面试”时的场景

简的童年

伴随着这几个章节,话剧还穿插了一些简的童年经历:被关红房子、被送去罗沃德学校、被罚站在凳子上受羞辱,还有她的那位“像亲人一样的朋友”。当然这里也删减了很多人物和剧情,其中一些让我略感惋惜。

有评论认为《简爱》的故事结构是《神曲》式的:见识过地狱之后,经历炼狱的洗礼,最终进入天堂。而罗沃德就是简的炼狱。但是,话剧中删减的人物和剧情使得这个“炼狱”不那么完整了:我只看到了布罗克赫斯特对简的粗暴,却没看到坦普尔小姐对她的关怀;只看到了海伦给简的、有些空泛的帮助和指引,而没看到小女孩之间的亲密和温情。

这些缺失就像烹饪美味食物时少放了几味调料一样,虽然无伤大雅,但还是会缺少一点美味的层次感和丰富感。

不过总体上,这些穿插进来的剧情还是很好的向我们展现了简的性格。无论怎样描述简的性格——外冷内热,直率坦白,勇敢坚强——我们都能从她的童年找到根源。

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童年经历,我才可以肯定的说:这个家庭女教师之所以能得到她的男主人的青眼有加,靠的既不是狐媚取容、也不是故作姿态。她所表现出来的、所以能吸引罗切斯特的,就是本来的自我、真实的自我。

简的婚礼

随着剧情推进,简和罗切斯特互相表明了心迹、走进了教堂。然而在婚礼上,简知晓了罗切斯特的悲惨过去,知晓了他不可能与自己结婚。虽然情有可原、虽然恋恋不舍,但她仍然决定离开桑菲尔德。人生的大起大落来得如此突然,把故事推上了高潮。

虽然在剧场中,几乎没有人在这一幕鼓掌,但我认为这绝对是整场话剧最精彩的部分。罗切斯特借由英格拉姆小姐来试探简的心意,是一个小铺垫;“如果上帝能给我一丁点的美貌和财富,我同样可以让你离不开我,就像我离不开你一样”是一个小高潮。而前面所有的剧情——诡异的笑声,离奇的火灾,访客的受伤——都是一个大铺垫;罗切斯特带领大家见识到他的妻子,是一个大高潮。当我在高潮中欲罢不能时,简就像狂风吹散乌云、暴雨瞬间转晴一样收住了如火山瀑布般倾泻而出的情绪。故事在紧锣密鼓中进入了新的篇章。

图片 简决绝地离开罗切斯特

简和舅妈

在简和罗切斯特的主剧情之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是简与她舅妈之间的事情。但是话剧中的这段剧情可谓是动了个大手术:不仅去掉了为后文埋下的伏笔(顺便把后文也给删掉了),而且修改了简和她舅妈的关系结局。

去掉伏笔还算能够理解;但是第二个改动就颇令人费解了。就我的理解来说,这一段插曲是简彻底放下悲惨的过去、开始全身心的投入未来的生活中(尽管此时罗切斯特还没有向她求婚、她的未来也并不明朗)。按原著的情节展开其实已经足够了——而且也更近人情些,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话剧要做这样的改编。

简和圣约翰

大概是篇幅所限,与圣约翰相关的人物和剧情被删减了很多,人物关系也极大的简化了。但是这样的处理,我反而觉得比原著还要好些。原著中的这一段故事太过于“无巧不成书”了,话剧去掉其中的巧合之后,情节上虽然少了些波澜,但是更加的顺畅、自然。而且,原著中的圣·约翰追随信仰、不近人情到了有点偏执的地步,话剧中的处理则更加温馨一些。

最后,简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

终成眷属 简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演员

袁泉

对袁泉的表演,我所有的赞美之词都显得太苍白无力。

袁泉饰演简爱

“她是所有女孩子的精神偶像与梦想典范,我很小时读到小说就心有向往,尤其在今天在当下,她那种高贵的精神更显高贵。这将是我最用心去塑造的一个角色,我甚至希望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与简·爱更接近。”

——袁泉

她用一种冷静得有点冷淡、但并不冷漠的语调,很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了简自尊自立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对罗切斯特先生、还是对圣·约翰,简都是如此的不卑不亢、独立自主:她不愿意做任何人的附庸,不愿意为任何人失去独立的自我。

袁泉把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哪怕一句简单的“是的,先生”,也让我觉得她是在说:看在工资的份上,“是的,先生”;但看在我的灵魂的份上,懒得理你。(哈哈)

但是简并不是完全的冷淡或者冷漠,她同时也是一个有勇气、有热情的人。

简面对罗切斯特的试探,勇敢而热烈地说出了“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充实!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姿色和充足的财富,我会使你同我现在一样难分难舍”;然而在桑菲尔德的秘密大白于天下之后,她坚定的拒绝了罗切斯特、拒绝了自己的心,这是一种何等的勇气!“以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这话放在这里、放在简的身上毫不过分。

此后,简拒绝圣·约翰的求婚——虽然在原著中,这种拒绝更多的是源于双方爱情观的极大差别,但是在话剧中,简是出于对罗切斯特的爱而拒绝了圣·约翰——并再次回到罗切斯特身边,并决定和又老又瞎又残疾的他结婚,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持久的热情。

这些因深沉而激烈的爱意、因渴望而热切的追求,在袁泉的话语和肢体中喷涌而出,就像“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就像冰层下的熔岩终于找到了喷发口一样。她不仅完整而饱满地立起了简的形象,而且有力的把话剧的情绪推到了两个极大值上。

总结下来,对袁泉的表演,我只能说:“神”。

王洛勇

王洛勇饰演罗切斯特

相比之下,王洛勇的表演略欠点热情。

对罗切斯特的喜怒无常、直率粗鲁,王洛勇表现得很到位。但是,在和简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以后,他的表演并没有让我感到有太多的情感变化。哪怕是简要请假时,他所表现出来的感情与“面试”之后似乎也没差太多,与原著中的描写更是逊色不少。

在全剧最后,简回到他身边时,王洛勇也没有表现出原著中那种既惊喜万分又心怀疑惧、既万分期待、又害怕失望的复杂情绪——除了弄倒手杖、说话显得紧张之外,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太像是绝望与沉沦中的人得到光明与希望,而更像一个小孩把不及格的试卷拿给爸妈签字时的样子。

不过话说回来,话剧舞台与小说文字的表现力本就难以相提并论,对王洛勇最后的这段表演也还是不要太苛责了吧。

圣约翰

由于剧情和人物关系被改动了太多,话剧中的圣·约翰与原著出入也很多:他更有人情味,表现出了更多对人的热情、而非对上帝的热情。不过因为戏份较少,他对简的感情线表现得不太够,求婚也求得有点突兀。

童年的简和海伦

童年的简和海伦的表演略显一般。尤其是海伦在临死前的那一段。现实一点来讲,那是海伦在安慰简的同时安慰自己。我想,她说出“回到我永久的——我最后的家”时,应该是在尽量抑制自己内心的不安和恐惧,而不太可能是话剧中那么平静的语气。而简呢?她对这“永久的、最后的家”的含义是心知肚明的,她会难过、会不舍,但不太可能像话剧中那样充满疑惑和不解。

其他人

英格拉姆一家对傲慢无礼的表演有点过火。简的舅妈在临终前的那一段,不仅在剧情上让我不解,而且演员的表演也让我觉得有点生硬。

其它

话剧的配乐让我印象深刻。主题旋律非常的英伦风,用它给《唐顿庄园》做配乐恐怕也不违和。

服饰与人物特点非常匹配。简的衣服几乎全是素色的,不用看脸就能让人感觉到这个家庭女教师实在“相貌平平、家境贫寒”。罗切斯特颇有点纨绔子弟的感觉,尤其是常年一双大靴子,好像时刻要出门骑马打猎一样。阿黛尔则是浓浓的法国范儿。英格拉姆一家华丽奢侈,梅森带点异国风情——他毕竟是从气候炎热的地区来的,即使进了室内也不肯脱下大衣。

布景方面,最主要的场景当然就是桑菲尔德。让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圣·约翰的住所只不过是把桑菲尔德的房子转个向、再换一个屋顶而已:可我竟然完全没认出来。这布景的巧妙可见一斑。

话剧舞台切换场景,大多数时候要靠旋转舞台中央的布景。这场也不例外。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这是舞台艺术的不足。但是对这部《简爱》而言,这种旋转却生出了额外的一份涵义:

仿佛简的一生兜兜转转,都是围绕着这一个地方、一个人。

导演的话

最后,用本剧导演和编剧的话来结尾吧:

小说《简·爱》讲述的不仅是爱情,而是在爱情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与人格尊严的过程,是追求平等沟通的一种权利。她经典性的价值观、经典性的情感理解、经典性的文化背景下所传达的信息,是最值得保留的经典性价值体验。

——导演 王晓鹰

《简·爱》不仅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不拘泥于世俗、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简·爱和罗彻斯特的爱情故事更成为了不朽的经典象征。我曾站立在故事发生的地方,希望能够把那片荒原带给我的感受通过话剧传递给观众朋友。

编剧 喻荣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