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抗疫工作中,我学到一点东西。

防疫

面对疫情——甚至可以说面对任何问题——我们应该以科学为依据,寻求低费高效的、同时人性化有温暖的解决办法。

科学

不按科学来,就会出现“喝消毒水防疫”的蠢政;不寻求低费高效的办法,就会出现一刀切、层层加码的懒政;没有人性化的温度,就会出现疫情之下看不了急诊的恶政。蠢、懒、恶,无论哪一个都会激起群众的抵触情绪,把他们推到抗疫的对立面上去。

面对疫情,科学的办法是什么呢?

传染病要流行开来,有三个基本要素: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再加上引发疾病的基础——病原体,这四项中,只要能掐死其中一项,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新冠的病原体是新冠病毒。要掐死它,恐怕得靠特效药或疫苗,就像曾经的青霉素一样。但是这条路目前看遥遥无期。而且病毒变异快、变异多的特性也导致了我们很难真正消灭它。

如果是动物传人,我们可以像对抗血吸虫病和疟疾一样扑灭传染源。但从出现人传人之后,我们就拿传染源没什么辙了,总不能直接枪毙了吧。

虽然不能枪毙,但我们可以把阳性病患隔离起来,这样就掐断传染途径。除了隔离之外,戴口罩、少出门也是在掐死传染途径。

通过疫苗来建立“群体免疫”、“传染屏障”,主要作用在“掐死”易感人群——当然不是真的掐死他们,而是让他们不再“易感”。我们用这个办法基本消灭了天花、小儿麻痹症等很多传染病。但是面对新冠,尤其是面对各种变异毒株,疫苗的作用似乎越来越弱。人们对疫苗的信心也会影响接种数和接种率,进而影响防疫效果。

精准

综合来看,从科学的角度来说,目前针对新冠最有效的方式其实还是隔离。试想,如果现在可以一瞬间把所有感染者全都隔离起来,疫情肯定就要结束了。

但是显然行不通,因为防疫抗疫不仅仅是一个科学或医学的事情,还是社会和经济的事情。病患隔离,需要很强有力的社会组织能力,也需要付出很大的经济成本。这都不是敲敲键盘就可以搞定的。

因此,我们的抗疫一直在改进,一直在遵循科学的基础上,寻找更低费更高效的办法。从严防死守到动态清零,从封城、封小区到封楼、封层,隔离管控越来越精细化,从应检尽检到愿检尽检,都是在抗疫和社会、经济成本之间寻找可以足够低费而足够有效的平衡点。

人性化

前阵子网上的声浪,除了因为经济民生方面代价太大之外,还有一个矛头所指就是防疫政策、尤其是基层执行上太不人性化、太冷冰冰了。这很容易激起抵触情绪。而一旦情绪躁动起来了,理性就靠边站了。失去理性的人是无法讲道理,更无法执行落实任何事情的。

而且,一旦失去理性、任凭情绪发酵起来,就必然会扩大打击面。从一个小事不顺心开始,吵到整个路线方针都不对,就跟小两口吵架一样,从今天饭夹生了,吵到一开始就不该认识你……

放开

从我个人来说,我愿意放松,愿意在科学防疫的前提下,更精准、更人性化的防疫抗疫。我不愿意彻底放开、彻底躺平。最起码的,这不科学啊!

既要科学、又要精准、还要人性化,这不仅要投入各类成本,而且对政府执政能力,尤其是基层治理能力是个很大的挑战——太难了。

科学指出的路是坚持隔离,可是隔离必须全球一盘棋,否则防疫就看不到头;单纯一国进行隔离,面对外部输入和内部开花,社会经济民生各方面成本都太高了;而且国内各种防疫乱象,让隔离防疫等措施更难继续落实到位了。科学、低费高效、人性化,似乎哪一点都顾不到了——这简直比CAP原理还糟糕。

总之,在有人躺平的情况下,坚持防疫必定是一场持久战。无论经济民生,还是群体心理,都很难这样打下去。虽然我们在抗美援朝时能够“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我们完全胜利” ,可是在疫情面前,我们还能坚持多久呢?能坚持到特效药、特效疫苗横空出世,或者新冠真的沦为流感的那一天吗?

放开之后

放开了,会怎么样呢?

应对风险有四种方式:规避,降低,分担,接受。显然,防疫抗疫是在规避风险;对应的,放开就是降低、分担或者接受。

放开之后,被感染几乎是无法避免的,只能接受。

有些风险可以降低,比如重症风险、重症/死亡风险,自己买药、打疫苗吧,降低概率、降低后果。

后遗症风险似乎要看人品,摊上了就只能接受。

医疗挤兑风险是全社会的风险,既然要放开,就得每个个人都来分担。

既然不愿意让渡部分个人权利来让政府承担社会责任,那就行使个人权利来为自己负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