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累托最优与婚姻

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人数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恶化的前提下,也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好转。换句话说,就是不可能改变某一些人的境况而导致另一些人的境况受损。

——《经济学通识课》

判断是否达到帕累托最优,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如果完成了所有的“利己不损人”的事情,那么就达到了帕累托最优。

例如,不同的事情对两个人的情绪影响可以用下表来描述:

图片

打个比方来说,一起去旅游可以归入让双方都很开心的事件中;陪媳妇看韩剧、或者给老公买机械键盘,可以归入一方开心、一方平静的事件中;带媳妇打游戏却嫌弃她水平太臭,或者嘲笑老公心爱的球队输了比赛,就算是一方开心、一方伤心的事情;而吵架这种事情,自然就是两败俱伤的事件。

不难看出,当甲乙两人面临“打算点什么事情”的选择时,最差解是事件I,最优解无疑是事件A。选择事件B/D/E也无妨,它们也属于“利人不损己”的事件。

但是,矛盾往往出现在事件C/F/G/H上。如果一方感受不到、或者毫不在意另一方的伤心情绪,而执意要去做事件C/F/G/H,那么必然会产生裂痕。

要达到婚姻中的帕累托最优,显然的,我们要尽量多做事件A、B、D、E等,而少做事件C、F、G、H,尽量避免事件I。当A、B、D、E全都做过之后,我们就可以说,两个人之间达到了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对一个经济体来说,这种状态是资源得到最优分配的状态,也是兼具公平和效率的“理想王国”。对婚姻生活来说,帕累托最优可谓是最幸福的一种生活状态了。

无形/有形的手

“无形的手”这一理论是由亚当斯密提出来、用于描述自由市场理论的命题。简单理解的话,就是市场会自发的调配资源、走向繁荣,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操纵一般。最常见的的例子就是,甲地鸡蛋贵而猪肉便宜,乙地鸡蛋便宜而猪肉贵,此时商人们一定会从甲地买入猪肉去乙地出售、并从乙地买入鸡蛋去甲地出售。结果,商人们可以赚得盆满钵满,甲乙两地物价也会逐渐趋稳。

与“无形的手”对应的,是“有形的手”。这一命题由钱德勒提出,最初是指现代企业已经从自由市场手中接管了生产管理和资源调配的指挥棒,后来逐渐演变成了政府调控经济的代名词。例如中国历史上的常平仓就是政府干预粮食市场的一只有形的手。

这两只手,不仅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在团队管理中也有它们的用武之地。

图片 手,手,伸出手,伸出你的手~

每一支技术团队都会有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目标——除了升职加薪之外的目标。A想要学习技术,走上架构师之路;B想要吃透业务,成为行业专家;C想要提高管理能力,逐步转向管理岗位;D只想少加点班多陪陪老婆孩子。

那么,当这样一支团队接到需求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做呢?

A会设计出各种高上大的技术方案;还会主动去做技术调研、难点攻关。B会认真分析业务逻辑,提出需求里的若干个问题和改进方案;C会协调产品、开发、测试等各方,完善需求、确定方案、敲定排期;D……会把A/B/C不想做的一些枯燥、重复的杂活给解决掉,只要让他按时下班就行。

最终,需求完美上线,系统质量过硬,A提高了技术水平,B加深了业务理解,C锻炼了管理能力,D又有了第二个孩子——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当然,这是理想情况——也就是团队成员都是“理性经济人”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这的确是一个很值得我们去努力的方向。而且,我在实践敏捷开发的自组织团队时,也曾经接近过这个目标:它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地平线。

这样的团队风格与“无形的手”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自组织、自管理来调度资源,促成市场繁荣。

而与“有形的手”相似的,则是管理者强势介入甚至指挥团队成员日常工作的另一种风格。 例如,狠抓KPI,用KPI作为指挥棒,以确定团队工作的主要方向;面对工期短、范围大的某个需求时,明确要求团队成员暂停其它需求、放松质量要求、延长工作时间,以保证需求按时上线。又如,管理者强势参与到需求评审、设计评审、代码评审等“把关”的环节中,通过把控这些里程碑来直接操控项目方向、管控项目进度。这些与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干预经济活动的行为如出一辙,都是“有形的手”在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