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部培训笔记-设计模式-《2013-11-27 代理模式》
按:本文为ATIP团内部培训笔记,主讲人: winters1224,记录人:yp_811,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代理模式的概念
代理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用一个代理类,控制对真实的实现类的访问。
二、代理模式的作用
1、访问控制
2、延迟初始化
三、代理模式控制访问的方式
1、远程代理控制访问远程对象
2、虚拟代理控制访问创建开销大的资源
3、保护代理基于权限控制对资源的访问
四、代理模式的实现
1.类图
通过代理类proxy,控制对impl的访问、初始化等操作
代理和实现类都实现同样的接口
2. 时序图
步骤2用来做访问控制或者初始化 步骤3是无权限时的返回;步骤7是正常操作的返回。 步骤6是后处理。
3、代码实现
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Server{
public String service();
}
实现类
class ImplServer implements Server{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ervice(){
return "Impl";
}
}
代理类
public class ProxyServer implements Server{
private Server impl;
@override
public String service(){
boolean allowAccess = preprocess();
if(allowAccess){
return impl.service();
}else{
return "denied";
}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Clien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
Server server=new ProxyServer();
String serverResult=server.service();
}
}
五、注意点
1、访问控制:访问被阻止时的返回值处理。
2、资源控制:访问结束后释放资源的处理。
六、模式协作
1、配合工厂模式
2、配合单例模式
3、配合亨元模式(池化实例)
4、配合策略模式
与装饰者模式的异同
相同点:都实现同一个接口;都很好的利用了“组合”;类图完全一样。
不同点:时序图上略有差异;目的也不一样。
七、项目应用
1、ShiroFilter
2、数据库连接池
3、缓存
八、代理模式总结
1、用代理类控制对实现类的访问
2、访问控制;资源控制
3、实现方法:类图、时序图
4、与其它模式协作:工厂模式,亨元模式,单例模式等
5、项目应用:基础框架部分
九、交流问题
动态代理和静态代理的区别
静态代理在代码中已经确定了具体的实现类;
动态代理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确定要用哪个实现类。
本文出自 “ ATIP團戰術策劃部” 博客,请务必保留此出处 http://atip3.blog.51cto.com/6312771/1335409